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6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1646篇
大气科学   800篇
地球物理   1334篇
地质学   2106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794篇
自然地理   372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An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expected values for transformations i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heterogeneity on spati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evaluations. Algebraic transformations are frequently applied to data from logging to allow for the modeling of geological properties. Transformations may be powers, products, and exponential operation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well-known relations (e.g., porosity-permeability transfor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correct computations must account for residual transformation terms which arise due to lack of independence among heterogeneous ge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case of an exponential porosity-permeability transform, the values may be positive. This proves that a simple exponential model back-transformed from linear regression underestimates permeability. In the case of transformations involving two or more properties, residual terms may represent the contribu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s which occur when properties vary together, regardless of a pair-wise linear independence. A consequence of power- and product-transform models is that regression equationswithin those transformations need corrections via residual cumulants. A generalization of this result isthat transformations of multivariate spatial attributes require multiple-point random variable relations. This analysis provides practical solutions leading to a methodology for nonlinear modeling using correct back transformations in geology.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利用竣工测量数据、VRS技术及高分辨率影像更新城市框架数据三种模式的可行性,给出了适合青岛地区框架数据的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53.
在城区化过程中,由于人口快速成长且集中,随之而来的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面密度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及破坏水文循环。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长期水文量影响,建立一个适宜的城区水循环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选定台湾台北的六馆抽水站集水区进行分析,模式参数经过敏感度分析、率定与验证。采用改变不同透水铺面设置比例的方案,评估其对径流量、入渗量、蒸发散量的改变。并分析设置不同比例屋顶雨水贮集系统对地表径流量及供水量的改变。所建立的城区水循环模式是评估土地利用改变造成水文量的改变的一个有效工具,并可提供决策者做为城区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回归补给水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井灌回归水量的基本方法。井灌回归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合理性。以试验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引水灌溉调查成果,对影响井灌回归系数大小的因素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依地下水埋深和灌溉方式划分引黄灌区、井河结合灌区、井灌区三种类型,分析确定鲁北平原区适用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55.
利用基础测绘数据中房屋数据获取和编辑的方法,探讨1:10 000基础测绘数据中的建筑物在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和建模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基础测绘数据与城市建模数据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6.
抚顺矿区城市下压煤面积6km^2,煤炭储量23901.5万t。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煤储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煤层气含量高(9.81~24.53m^3/t),煤层中大空隙多,透气性好,渗透率较高(0.24~3.60mD)。煤层直接顶板为厚100m左右的致密油页岩,底板为泥岩、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根据矿区多年测试资料,采用容积法得出区内煤层气资源量为30.53亿m^3。综合开发煤层气资源符合东北老矿区的实际,其将为复苏东北重工业基地提供有效的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57.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58.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可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贵阳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贵阳“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完美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9.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大的孔隙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扶杨油层的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显著缩小,胶结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使孔隙进一步缩小和复杂化,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60.
Changing grading of soil: effect on critical states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Examples of situations are presented where the grading of a soil changes during its lifetime either by crushing of particle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of fine material or by slow transport of fine particles with seepage 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fine material. Such grading changes influence the basic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particular properties such as critical state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the available range of densities of packing. 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is used to show the dependence of critical state conditions on grading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particle assembly seeks out new critical state conditions as the grading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