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63篇 |
免费 | 1867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90篇 |
大气科学 | 908篇 |
地球物理 | 878篇 |
地质学 | 3145篇 |
海洋学 | 597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827篇 |
自然地理 | 37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468篇 |
2021年 | 531篇 |
2020年 | 479篇 |
2019年 | 564篇 |
2018年 | 359篇 |
2017年 | 493篇 |
2016年 | 479篇 |
2015年 | 485篇 |
2014年 | 542篇 |
2013年 | 718篇 |
2012年 | 668篇 |
2011年 | 603篇 |
2010年 | 460篇 |
2009年 | 487篇 |
2008年 | 522篇 |
2007年 | 561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61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24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矿山开发给矿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对矿山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笔者建立了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质量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规定了分级规则,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级; 建立了矿山岩土工程体系环境质量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实际,得出该矿山环境质量较差,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2.
93.
中国城市扩展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及其高估程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中国城市扩展导致部分气象站点被动进入城市内部,从而造成对区域气温的高估.本文利用遥感多期影像对中国700多个气象站点各历史时期的下垫面进行判别,得到"进城"站点及其进城时间.通过比较"进城"站点的观测数据和背景气温,计算出70年代以来"进城"气象站点上的平均热岛效应强度,并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性筹异进行了分析,得出70年代以来秋冬季节的热岛强度高于春季和夏季的结沦.通过比较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的空间数据,识别出了气温高估区域,得出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高估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气温高估均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结论.通过计算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序列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得出近40年来全国的增温值约为1.58℃,其中凶城市扩展带来的增温贡献约为0.01℃,在气温高估的核心区域的贡献约为0.09℃. 相似文献
94.
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与生产的两大载体,城市居住与就业用地及其空间组织对城市发展及空间格局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大城市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展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广州为案例,分析了广州市居住-就业空间均衡性、宏观空间组织模式和不同片区的居住-就业中微观空间组织模式等,并从历史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角度揭示了广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居住-就业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和规律。论文倡导多元化的土地开发模式,提倡从居住与就业空间协调的角度调节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达到提高城市运作效率的目的,并试图在研究视角上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根据1957与1982年两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对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佛都市区三个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具有加速发展的特点.四个测度年份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6454,1.6285,1.5586和1.5270,均在1~2之间,分形维数呈递降趋势,总体下降了0.1184,城市发展模式由紧凑型逐渐向松散型演变,存在城市蔓延情况,而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年均0.14%的速度从紧凑型向松散型演变.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地域分异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中心向心性,广州和佛山毗邻地区以及中心城区是城市蔓延的活跃区和集中区,1982-1995年间研究区内蔓延速度比1995-2008年间要快.通过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是广佛都市区快速扩张和城市蔓延的基本动力因素之一,开发区土地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无序扩张和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96.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higher atmospheric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occurring in urban areas than in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Mitigation of the UHI effects via the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s and sustainable design of urban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issue of increasing concern under changing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LST) were explored using landscape metrics including percentage of landscape (PLAND), edge density (ED) and patch density (PD). An oasis city of Aksu in Northwestern China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he metrics were calculated by moving window method based on a green space map derived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ry, and LST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Landsat TM thermal band. A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een sp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the PL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that elicits LST dynamics,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 also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LST. Though, the highest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was with the PLAND (0.71), it was found that the ED and PD combination is the most deterministic factors of LST than the unique effects of a single variable or the joint effects of PLAND and PD or PLAND and ED.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estimations between LST and PLAND and ED, PLAND and PD and ED and PD were 0.7679, 0.7650 and 0.7832, respectively.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factors PLAND, PD and ED explained much of the variance of LST with a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of 0.8694.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an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street trees and vegetation,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nder chang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97.
论述了在水质规划和预测中水质模型的选择原则及不同模型的功能,指出COD一级降解模型在理论上的明显缺陷。同时探讨了由CODCr和CODMn法两种测定方法所引起的在源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和实用的BOD5的源强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8.
利用遥感监测和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扩张过程——以东莞市为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出现了迅速的城市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过程。沿着城镇边缘和公路两旁,大片的农田被侵占来单方面地满足城市开发的需要,忽略了粮食产量减少以及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利用遥感可以有效地监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扩张过程。在遥感多时相监测的基础上通过熵的计算,可以定量地描述城市扩张的空间规律及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9.
自组织双重空间聚类算法的城市扩张结构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空间聚类是能顾及空间连续性和属性相似性的空间数据分析,而常规空间聚类算法难以同时顾及2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采用自组织双重空间聚类算法,对城市扩张结构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改造自组织特征映射的最佳匹配神经元搜索的算法机制,在空间域和属性域进行迭代聚类搜索,实现了自组织双重空间聚类。以武汉市扩张斑块的位置信息和扩张程度指数为输入数据,使用自组织双重空间聚类算法,实现了城市扩张动态结构的识别。自组织双重空间聚类算法使得聚类结果,既在空间域上连续,又在属性域上相近,算法过程具有自组织性,减少了人为影响。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