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3篇 |
免费 | 917篇 |
国内免费 | 3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1篇 |
大气科学 | 372篇 |
地球物理 | 623篇 |
地质学 | 1240篇 |
海洋学 | 323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287篇 |
自然地理 | 5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01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5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红树林的种间结构组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红树林种间分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基于遥感手段的红树林监测中的难点。针对该问题,以人工种植为特点的广西茅尾海红树林遥感种间分类为例,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现场样本与分割对象相结合的红树林种间分类方法。利用GF-2 PMS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精细分类和空间分布研究,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像素和传统面向对象SVM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总体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更适合用于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分类;对于局部混生明显的区域使用基于像素SVM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传统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中将整个影像分割对象单元作为训练样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文中提出的样本选择新方法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3.13%,Kappa为0.89。 相似文献
73.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评定方法的比较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场地评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采用的场地分类的方法,一是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场地指数法。前者是把场地影响按照场地分类指标划分成若干场地类别,因此,确定的地震荷载是不连续的,跳跃变化的。后者是一种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导出的场地指数为指标进行连续评定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里,场地性质的差 相似文献
74.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75.
以中国甘肃省张掖地区为研究区,获取了2018年3月—10月间该地区的晴天GF-4卫星数据、7月30日的哨兵二号卫星数据以及该地区的SRTM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据,研究探讨基于多源数据的全特征土地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全特征的多源数据能够较好地实现土地覆盖分类,本研究区的分类精度达90.22%,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所提出的多源数据的全特征土地分类方法为后续高分系列卫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何超琦;魏静波;汤文超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221-226
提出了一种使用深度金字塔残差网络来构造分类网络的方法,用于多光谱影像分类。该方法利用残差模块加深网络复杂度,利用金字塔瓶颈模块提取图像中的高层特征。针对高分一号、RapidEye和GeoEye卫星影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表现出优越的泛化能力和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7.
78.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绿色产能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79.
80.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形的变化来建立地震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地震波形划分地震相就是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将地震信号按照波形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反映不同的岩性地质体。基于波形划分地震相原理,介绍了利用Stratimagic地震地层解释系统进行地震相划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设置,并以淄博矿业集团葛亭煤矿某采区为例,对其3煤层变焦区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