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910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729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尝试理清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与用地结构转型内涵,提出其转型效率的函数表达,分析二者间的互动关系;并运用改进的动态变化度及偏离系数,对上海市宝山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宝山区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变化度逐渐增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动态度分别由1996年的2.48%和5.36%上升至2012年的4.75%和5.51%,用地结构动态度由11.16%上升至13.53%;(2)宝山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趋于优化,但产业内部并未优化,仍以重化工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导;(3)宝山区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并处于加剧的状态。老工业区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改进的动态变化度及偏离系数方法为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与用地结构转型问题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提出宝山区产业结构转型与用地结构转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微笑曲线"指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众多研究者的选择,且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向两端攀升,而对"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则较为鲜见。用创新论、劳动论、市场论阐释了"微笑曲线"的成因,并以此作为突破影响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基础理论,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遵循竞争优势理论,针对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好做优精细复杂的行业、转移出去粗放简单的行业,同时,还应该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3.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SV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具有普适通用的海水水质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设置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并对指标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进化优化算法,建立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将优化好的模型用于珠江口海水水质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海水水质评价是可行的,且该模型较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4.
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探讨了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DTA可溶性基质蛋白(ESM)对无定形碳酸钙(ACC)晶型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贝壳珍珠层ESM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抑制ACC的转化,并减少最终诱导形成的方解石中的镁离子含量。同时,珍珠层ESM具有调节方解石晶体晶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5.
In many coastal nations, community-based arrangements for 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CBRM) are promoted by government, advocated for by non-government actors, and are seen by both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se and secure inshore fisheries and aquatic resources. Although there is an abundant literature on what makes CBRM effective, is it less clear how CBRM is introduced or develops as an idea in a community, and the process of how the idea leads to the adoption of a new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 with supporting institutions. Here we aim to address this gap by applying an explicit process-based approach drawing on innovation history methodology by mapping and analysing the initiation and emergence of CBRM in five fishing-dependent communities in Solomon Islands. We use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s o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bility to define phases of the process and help guide the inductiv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We show the CBRM institutionalisation processes were non-linear, require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move from one phase to the next, and key elements facilitated or hindered movement. Building active support for CBRM within communities depended on the types of events t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and actions taken to sustain this. Matching CBRM to known resource management ideas or othe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community, developing legitimate institutions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trong contin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key actors and the rest of the community (not necessarily NGO actors), and community members witnessing benefits of CBRM, all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and diffusion of CBRM in the communities, and helped to overcome barriers to transformative change.  相似文献   
196.
研究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红山地区。通过对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后生氧化改造作用的研究,认为灰白色弱氧化、强水解蚀变带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铁和有机质是沉积岩中常见的色素,当含氧水进入目的层砂体时,砂体中的有机质、低价铁(Fe2+)等化合物被氧化,导致岩石褪色;同时氧化作用导致砂岩中长石水解,形成以高岭石为主的白色黏土矿物,使岩石增白。增白与褪色的双重作用是砂岩总体上变白的重要原因,其所形成的灰白色蚀变岩位于强氧化的紫红色-黄色蚀变亚带与灰色原生岩石带之间的一定范围内。铀矿化(体)产在弱氧化、强水解灰白色砂岩与原生灰色砂岩界面附近偏灰色岩石一侧[1-2]。灰白色蚀变带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区域性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7.
平原农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有利于缓解平原农区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育等多重压力,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本文以“问题研判—策略梳理—机制构建—实证检验”为研究主线,探讨两者协同机制。研究表明:① 平原农区“三生”空间利用冲突显著,生产空间低值低效、生活空间无序空废、生态空间污损衰退共同制约乡村转型发展;② 面向土地价值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策略,有利于推动乡村转型发展;③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由“以地为本”单要素调控转向“人、地、业、权”多要素协同综合整治,权利重组、空间重构、产业重塑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的核心机制;④ 平原农区典型地区禹城市,聚焦土地权属调整、空心村整治和现代产业培育,实现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协同推进。本文有利于深化平原农区人地系统科学新认知,为构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8.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99.
地方认同是衡量人地情感、理解人与地方认知关系的重要概念,能够反映人地互动的复杂动态关系。企业社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居住空间,理解居民地方认同对于科学开展城市社区更新、街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西北第一印染厂社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社会环境变迁和社区重构影响下,居民个人身份与地方认同的变化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企业社区居民个人身份认同是从单位人向社会人,以及未来作为留守老年群体的转变。2)延续传承的集体记忆维系居民积极式认同,社会交往生疏化和社区管理社会化加剧地方认同弱化,破败的建筑环境和落后的配套设施带来消极式认同。3)居民在生活、成长的企业社区环境和社会互动中构建了自身及对地方的认同,随着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居民个体特征而变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国企改革、住房改革使企业转轨、社区社会空间转变,加以居住时间差异、个体特征、心理因素与个人经历变化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0.
为了将空间坐标系变换由静态的、不随时间发生变换的情况推广到动态的、随时间发生变换以及任意角度发生变换的情况,基于单位四元数构造的旋转矩阵和罗德里格矩阵的完全等价性,揭示出空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变换与函数梯度的数学关系,推导出由函数梯度表示的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数学公式,在理论上说明了用函数梯度描述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方法。研究表明:在数学意义上,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本质是"场",可以用"场"的概念统一以任意角度发生旋转变换的空间坐标系变换特例。为进一步研究空间坐标系随时间发生连续变换的情况或以新的思路为运动载体定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