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31.
分析张掖大白菜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找出影响其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确定最佳适宜播种期和安全收获期气象服务指标,建立预报模式,进行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332.
从岩石中自组织现象出发,举例阐明了传统地质理论的局限性;回顾了自组织现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岩石中自组织现象的初步分类;阐明了自组织现象研究的意义,并指出:随着自组织现象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成果的不断积累,正在孕育着“非线性岩石学”这样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333.
薛焱森  叶巧云 《水文》1994,(2):5-10
本文流域产流的主要环节,以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与产流过程的关系为依据,吸收斯坦福流域水文模型的合理结构,并与常规的前期影响雨量算法结合起来,建立产流事件模型。模型在汉江支流丹江和洵河两个流域应用,其产流合格率达80%以上,经验表明,此模型简便易行,使用效果好,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34.
通过深度访谈和意象图分析,对土家族传统村落朝阳村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挖掘和提取,发现村落景观基因由环境基因“山-水-田-寨”“上寨-中寨-下寨”十字轴线空间格局,布局基因“屋-巷-屋”“屋-坝-巷”交织的街巷肌理,建筑基因穿斗式、干栏式民居建筑形式与惜字塔、王字格及虎图腾窗花、八字朝门等土家族建筑装饰元素,以及文化基因中的惜字文化、傩堂戏、摆手舞、土家礼仪等共同组成。研究发现,由于过度的旅游开发,无序地挖山采石,导致水土污染、梯田荒废,朝阳村传统村落山水田格局、屋坝巷肌理和传统建筑元素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为走出困境,朝阳村借助“公众参与”理念,通过搭建“政府-村委村民-社会团体”体系,组织多方共同参与朝阳村文化景观基因保护,更好地传承与延续文化景观基因。与此同时,在整合建筑符号元素、统一街巷传统风貌、整治村落自然环境等方面取得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35.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批发市场新电商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璇  杨帆  林耿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7):976-985
在电商兴起和旧城更新的背景下,传统批发市场出现衰退趋势,亟需转型升级。本文在梳理广州市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转型历史的基础上,得出市场近年经历了由衰退到出现电商再到综合升级的初步判断,并构建了一德市场电商化的行动者网络模型探讨转型机制和效应。通过深入的现场调查,详尽分析人类行动者如商、客、政府和非人类行动者如海味干货商品、网络在电商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出具体的转型新模式。研究表明:①传统批发市场经过电商化转型,不会走向单一电商化或地理空间无用化的极端,而是出现综合多样的业态形式,如电商和实体、批发和零售4种类型的交叉组合;②在引发传统批发市场转型的多元行动者力量中,非人类主体如商品和网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商品的客观特性阻碍着地理空间的消除,而网络引发人们对空间重要性的重新权衡和促进对实物商品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336.
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对广东省12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和湛江四市;从地理区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在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不均衡,呈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粤北,其次是珠三角;另外,广东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别在梅州和清远存在2个高密度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为传统村落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7.
论述了采用两种不同作业模式对同期相同14幅1∶10 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简称"DLG",下同)进行更新试验。通过作业精度、投入工作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索研究适合"十二五"期间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38.
在水准测量工作中,水准记簿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记录员作业过程中高度紧张,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全测段返工。根据有关技术依据及规范,采用PDA掌上电脑作为硬件平台,在windows XP软件支持下,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编程环境,完成基于PDA的四等水准电子手簿系统的程序设计,完全代替手工水准记簿。  相似文献   
339.
Site response in the Qionghai Basi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soil site respons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ground motions,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of buildings/structure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is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 Utilizing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from the main shock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rded at four stations (i.e., one on bedrock and three on soil) in the Qionghai Basin, the site responses from three soil site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spectral ratio method. The bedrock site is selected as a reference site. This study found tha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PGAs) on the soil sites are much larger than on bedrock, with EW, NS and UD components of 3.96–6.58, 6.27–10.98, and 3.17–6.66 times those of the bedrock site, respectively.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the soil sites on ground mot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0.1 Hz to 10 Hz are significant, depending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oil layer and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site. A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occurs with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ground motion at shallow soil sites, and low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ground motion at intermediate soil sites.  相似文献   
340.
For many geographers, the printed page is no longer a productive tool to engage con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place or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nonrepresentational. There is a discernible shift within the discipline toward cre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using media such as film or sound, with a perception that they are less “fixed” in nature. In this article, however, I suggest that, by developing “geo/graphic” work that draws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rom both cultural geography and graphic design, the page can be recast as a liminal space, a threshold between reader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on. I propose that a book has the potential to offer a multisensory, interactive space of exploration for readers a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geo/graphic work also offers researchers an additional creative method with which to understand 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