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0篇 |
免费 | 1231篇 |
国内免费 | 7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5篇 |
大气科学 | 1250篇 |
地球物理 | 1224篇 |
地质学 | 1331篇 |
海洋学 | 689篇 |
天文学 | 441篇 |
综合类 | 449篇 |
自然地理 | 3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377篇 |
2013年 | 367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296篇 |
2009年 | 314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380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over East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下载免费PDF全文

Variability and long-term trends of sunshine duration(SSD) and total cloud cover(TCC) were studied based on surface observations from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East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 th centur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SD and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 as well as TCC, were analyzed. SSD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0.16 h d-1 per decade) from 1908 to 1936, and the maximum brightening was in autumn(0.33 h d-1 per decade).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variability of SSD and DTR, supported b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m of 0.72, implies that the SSD measurements were reliable. TCC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0.93% per decade)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versely related to SSD(-0.74), indicating the variation of SSD was attributable to changes in cloud cover. The result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to that since the 1960 s, when clouds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 decadal trend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32.
灼烧法中有机质与总有机碳换算关系的重建及其在页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有机质与总有机碳(TOC)的换算关系为wo=1.724×wTOC,难以满足当前页岩气开发的现场测定要求,需要作出修正。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灼烧法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页岩组成,得出影响烧失量的因素;用热重-差热仪研究页岩灼烧情况,确定了无机盐不分解而有机质分解的最佳灼烧温度和时间。通过线性拟合灼烧法测得的有机质含量与仪器法测得的有机碳含量间的换算关系,建立了一种通过测定烧失量来换算总有机碳含量的新方法。在页岩最佳灼烧温度480℃,灼烧时间1.5 h条件下线性拟合建立了两种新的换算关系,获得TOC测定值与仪器法的标准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691%、0.486%,检出限分别为0.41%、1.60%。综合它们的优缺点,可将测定页岩类样品的换算关系重建为wo=2.125×wTOC。重建的方法通过严格控制灼烧温度,解决了传统灼烧法中烧失量因无机盐高温分解造成有机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可用于精确测定页岩中的有机质或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33.
带翼排桩式防波堤能够有效沟通港池内外水体、维护水域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波堤结构,在海岸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带翼排桩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室水槽模型试验,分析翼板宽度Bw与翼板入水深度Hw对防波堤透反射系数及耗散系数的影响,同时基于大涡模拟(LES)建立数值波浪水槽,讨论规则波与防波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桩周涡流、射流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翼板宽度、入水深度设置会对防波堤透反射系数产生影响,且不同波长的规则波受翼板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耗散结果;带翼排桩能够有效扰乱规则波的流场,形成不同形态的涡流,耗散波浪能量;当翼板入水深度较大时,翼下射流沿桩底水平发展,且强度大、控制距离远,该射流或成为桩底附近泥沙运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4.
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方法是由一种结合水平导数与垂向导数的一种位场解释方法,通过计算总水平导数的垂向特征来突出岩体或者地质体边界的线性构造.文中以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岩体与地质体的平面范围,通过极大值的位置判断岩体的边界位置和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的方法来定性解释岩体分布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5.
徐进军;郜洋洋;高祥祥;张洪波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4):74-77
准直测量是高精度轨道安装与校准的常用方法,但长视距和对中误差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了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对中误差和缩短视距的全站仪准直测量方法,计算分析了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所述的准直测量方法具有工作量小、精度高、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大长度轨道的安装与精确校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熊朝晖;姚宜斌;袁德宝;刘磊;王亚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4):20-23
对于特定频率电磁波,电离层时间延迟与电子含量成正比,对电离层时间延迟建模即对电子密度建模。基于薄层模型假设,选用15阶球谐函数,将电离层划分为经度分辨率为5°、纬度分辨率5°的网格建模,反演格网电子密度,同时与CODE(centerorbitdeterminationEurope)产品比较,统计残差、评定精度。除此之外,分时间段统计2016-01海洋测高卫星Jason-2数据与模型数据间关联以求得相似比例因子k ,进而评估模型精度。电离层;时间延迟;总电子含量;海洋测高卫星 相似文献
37.
刘智超;张则宇;付崇伟;司奎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1):63-65
介绍了陀螺经纬仪定向与天文方位角传递定向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两种定向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实验验证,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定向方法结果一致,都可应用于高精度定向,天文方位角定向一般作为陀螺经纬仪仪器常数标定的基准,在定向精度要求3″及以下时,建议广泛采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测量。 相似文献
38.
采用WRF模式对华南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模拟,利用Barnes滤波将模式数据分解为三个尺度,分别代入相应的能量方程中进行计算,从能量角度研究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动能和位能的变化,以及三个尺度系统能量的相互转化。研究表明:动能的变化与飑线过程中各尺度系统的演变有较好的对应,β中小尺度对流的发展对应β中小尺度系统动能的变化,而在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α中尺度系统动能快速增长。在飑线发展过程中环境场通过位能向动能的转化使得β中小尺度对流快速发展加强,而β中尺度飑线的快速发展与合并加强导致了飑线的升尺度增长。在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β中小尺度动能大量转化为α中尺度动能使得α中尺度飑线迅速增强,而环境场对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9.
针对两层三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侧向采用不同含量橡胶颗粒土作为回填隔震层,建立土-地连墙-隔震层-主体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设置不同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侧向隔震层对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向变形、结构可恢复性以及地震损伤等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隔震层可有效地减轻地震对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提高车站结构的震后可恢复性与抗震性能。然而,当输入峰值加速度大于0.2 g时,隔震层的设置会增大地下结构的侧向变形。总体上,建议基岩输入峰值加速度PBA≦0.2 g时,可采用10%~20%含量的橡胶颗粒土作为隔震层来提升地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0.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