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5篇
  免费   872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1531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2426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伟民  谭立海  边凯  牛清河 《中国沙漠》2016,36(5):1207-1215
地形在金字塔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字塔沙山通常形成于山前地带,应属于地形屏障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沙丘类型。首先,上升气流的发育是山前风阻区气流的主要特征,地形屏障是上升气流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沙山的坡脚、坡中及坡顶分别是上升气流的启动区、发育区及衰退区。上升气流是沙山增高增大发育的主要机制。其次,金字塔沙山多发育于局地环流发育较强的地带,局地环流与区域风况配置是形成复杂沙丘类型的重要因素。本区局地环流偏南风不仅持续时间长,且受到鸣沙山微地形的影响,下坡气流较强。实地观测结果破解了常规气候台观测数据难以揭示上升气流及局地环流对金字塔沙丘形成发育的影响。第三,下附地形在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决定着沙丘发育的“临界尺度”,即丘体达到“临界尺度”的时候,坡面上升气流及风速放大作用逐渐显现,促使丘体增高增大发育,随着沙丘形态与上升气流的互馈作用进一步增强,金字塔沙丘逐渐形成演化为高大沙山。实地观测进一步证实了金字塔沙山是纵向(横向)沙丘形变的一种形式。并提出了金字塔沙山在地形条件下形成演化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平缓地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形湿度指数(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 在流域 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 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 即在河谷地区内, 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 数值较高, 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 以多流向算法MFD- fg 计算汇水面积, 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 算地形湿度指数, 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 用结果表明, 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 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 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 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 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While the inve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data to recov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e inversion of those data to recove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invert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EM) data from a horizontal coplanar system to recover a 1-D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known. The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by dividing the earth into layers of constant susceptibility and minimiz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subject to fitting the data. An adjoint Green's function solution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sensitivities, and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sensitivity problem is driven by three sources. One of the sources is the scaled electric field in the layer of interest, and the other two, related to effective magnetic charges, are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ies of the layer. These charges give rise to a frequency-independent term in the sensitivities. Because different frequencies penetrate to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earth, the EM data contain inher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This contrasts with static field measurements, which can be reproduced by a surface layer of magnetization. We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on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and show also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background conductivity. In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is no a priori information about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a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EM data to recover bo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4.
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甘蒙省钾盐矿勘查区1∶50000地形图修测项目实例,介绍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总结出这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以及实践操作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段友谊峰一带发育的喀纳斯群碎屑沉积岩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陆缘演化及沉积、变质等地质信息。采集了2个层位的碎屑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 结果显示:2套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近, 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546±4 Ma和545±4 Ma, 代表了沉积时代的下限;较老的锆石年龄可分为太古宙的3063±16 Ma、2548±18 Ma和2541±18 Ma, 古—中元古代的2223~1463 Ma, 新元古代的985~781 Ma, 据此推断, 沉积物源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较新的锆石变质年龄为421~429 Ma, 与阿尔泰地区强烈的岩浆活动时间相近, 可能与地层遭受后期的热液变质事件有关。结合地质构造演化, 表明新疆北部地区大致经历了太古宙陆核形成阶段、Columbia超大陆形成和演化阶段、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阶段、震旦纪—寒武纪复理石沉积阶段, 以及加里东期剧烈岩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16.
Pesticide use by farmers on Santa Cruz Island, Galapagos—a perceived adaptation to chang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ynamics—has the potential to lead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an area that is known and valued worldwide for its biodiversity. We survey Santa Cruz farmers to understand motivations for and concerns about pesticide use on the island. Results from farmer surveys are supplemented with interview data to develop the case study of pesticide use on Santa Cruz Island. We then apply a “complex trade-off” framework to explore and navigate the tension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 We conclude by elabo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articipatory certification system, the 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 as a possible path for reconciling trade-offs in Santa Cruz, Galapagos.  相似文献   
17.
在物化探方法中,地面γ能谱测量过去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异常检查,采用的是定点测量方式。理论分析表明,如果将其应用于1:5万地质填图,这种测量方式取样代表性差,工效较低,不能满足地质工作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地面γ能谱测量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步行连续测量方式。 步行连续测量就是将探测器提在手上或背在身上,沿测线以一定速度边走边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层方面,在测区札达陆块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岩群;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发现坚扎弄组在测区的存在,新建淌那勒组;将则弄群火山岩解体;根据化石,则弄群弧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确认狮泉河蛇混岩带的形成时间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将才里群解体。岩石方面,在测区不同时代地层中发现火山岩系,填绘出了一系列火山机构;将中新生代深成侵入岩划分为拉轨岗日花岗岩带和冈底斯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带;发现浆混岩系。构造方面,发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北支在图区的存在;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洋脊蛇绿岩套,狮泉河带存在俯冲;确认班-怒带的南支向北与狮泉河带斜接。  相似文献   
19.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新近纪末期;在班-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20.
在毕节青场桐梓组顶部至石炭系中发现有大量的暴露构造现象;发现毕节地区中二叠世茅口期存在两条走向北北东、宽10~50km的“黑区带”;在威信县城第四系中发现大量象牙、牙齿及骨骼化石;在凤冈琊川、遵义茅坡及威信鱼井等新发现多个志留纪植物化石;对黔中隆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