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3篇
  免费   829篇
  国内免费   706篇
测绘学   777篇
大气科学   516篇
地球物理   1910篇
地质学   1492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466篇
自然地理   4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大地电磁法( MT)是地球深部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之一,也是当今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要实现MT探测,用于野外观测的仪器系统是基础,要求观测系统具有高可靠、高精度、多台同步、轻便等特点。通过集成嵌入式计算机、DTCXO、24位ADC、锂电池组等部件研制了采集主机,动态范围达119 dB(fs=2400 Hz),功耗约1600 mW,并配备了轻便的低噪声感应式磁传感器、低漂移电场传感器以及用于野外仪器自检的自检盒,在提高了仪器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和野外施工效率。多次室内及野外试验验证了本观测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轻便性及易用性,可满足陆地MT勘探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2.
转换点位置的计算是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了分别基于速度随深度线性变化、速度随垂直走时线性变化、慢度随深度线性变化和慢度随垂直走时线性变化四种等效垂向非均匀介质情况下转换点位置的计算方法. 研究了通过速度拟合、走时近似和相似系数谱三种方式选择合适的等效速度方法. 结合理论模型对非均匀介质转换点计算方法、渐进转换点计算方法、Thomsen近似公式和均匀介质解析计算方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匀介质转换点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转换点位置.  相似文献   
113.
Study on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in the Kaidu River basi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lpine snowmelt is an important generation mode for runoff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which covers four subbasin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area, sparse gauge stations, mixed runoff supplied by snowmelt and rainfall, and remarkably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precipitation. Taking the Kaidu River basin as a research are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of the Snow Runoff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determina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nowmelt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The temperature controls the overall tendency of simulated runoff and is dominant to simulation accuracy, as the measured daily mean temperature cannot represent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same elevation in the basin and that directly inputting it to model leads to inaccurate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snow map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reasonable to approximate the mean temperature with 0.5 tim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i) Fo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imited gauge sta-tion and remarkably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rainfall, it is not realistic to compute rainfall for each elevation zone. After the measured rainfall is multiplied by a proper coefficient and adjusted with runoff coefficient for rainfall, the measured rainfall data can satisfy the model demands. (iii) Adjusting time lag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snowmelt and rainfall position can improve the simulation precision of the flood peak process. (iv) Along with temperature, the rainfall increases but cannot be completely monitored by limited gauge stations, which results in precision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114.
介绍了基于SEED波形文件运行率计算的技术和实现方法,介绍了SEED文件中标识时间的特殊掩码、时间片的具体格式和程序的实现,并给出了与其相关的部分源代码.  相似文献   
115.
用NCEP/NCAR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月平均地表反照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琼  钱永甫 《地理学报》1999,54(4):309-317
本文利用1979年 ̄1995年17年平均的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了全球月平均地表反照率.从所得结果的时空分布来看,用NCEP/NCAR辐射资料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基本  相似文献   
116.
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4—9月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时滞不同;4—9月,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峰值时间比太阳辐射峰值时间晚约1h,比空气温度峰值时间早约1h,比水汽压差峰值时间早约2h,比空气相对湿度谷值时间早约2h;对影响胡杨树干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1h以前的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75;对错位前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胡杨树干液流的数值模拟中,考虑液流相对于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17.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相似文献   
118.
塔里木盆地南缘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根据塔里木盆地南缘具较高分辨率的湖沼相沉积物碳酸盐δ^13C和粒度等记录,恢复出2162-850BC期间为一相对稳定的温暖干旱时期,之后迅速转冷湿,湿润程度呈持续、阶段式增加,50 BC至500 AD期间呈现的显著冷湿特征于550 AD之后突变转暖干而结束。550 AD和1000 AD前后的具突变性质的气候事件在南疆地区近2.0ka的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气候状况有过重大调整。850—1300AD期间(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冷暖、干湿多变,但温暖特征并不明显。特别是1100—1200AD期间气候快速、频繁变化之后,奠定了本地区现代稳定干旱环境特征。区域对比表明,尼雅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广泛的区域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9.
A complete spectrum of Lyapunov exponents (LEs) is obtained from 1970— 1985 daily mean pressuremeasurements at Shanghai by means of a correlation matrix analysis technique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LEs≥0,and <0. with their sum 0λ_i=K=0.110405 whereuponT=1 /K =9 is obtained as the predictable time scale, a result close to that acquired by the dynamic-statistical approachin early days and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at present by the authors themselves(1991).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