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2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7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7篇 |
大气科学 | 516篇 |
地球物理 | 1910篇 |
地质学 | 1493篇 |
海洋学 | 544篇 |
天文学 | 236篇 |
综合类 | 466篇 |
自然地理 | 4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251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340篇 |
2012年 | 295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231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用激电时间谱视参数评价激电异常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个已知区利用时谱激电法,反演求取Cole-Cole模型视参数,综合考虑ηs、τss 相似文献
103.
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有限区球面均匀网格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有限区变网格模式。使预报的窗口区设计为均匀细网格0.5°,而窗口区以外则以0.1°经纬度均匀向外递增。采用廖洞贤1995年提出的坐标变换方法,变网格中的模式方程可以在相应的均匀网格上进行计算。利用实际资料对绝热模式进行了变网格与全场均匀细网格0.5°的对比试验。3个个例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窗口区变网格模式预报几乎与全场均匀细网格模式预报水平相当。但由于窗口区外网格点数减少而所用计算机时(CPU)节省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04.
Considerations on the global seismic sequences: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largest aftershoc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odoros M. Tsapano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1992,111(3):630-636
105.
106.
新近发展的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通用计算技术,现已日趋实用成型,并获得诸多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对油气勘探专项资料处理技术的运用而言,概因GPU与中央处理器(CPU)的计算性能的甚大差异,致使GPU这一通用计算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正在有效开展.本文仅借助于油气勘探中广泛使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旨在于扼要阐明其基于GPU应用的有效性;文中还提出一种利用GPU实现地震叠前时间偏移的软件构件方法,并针对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所拓展的应用软件提供一种具体实现架构.与以往用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或者PC集群所用的叠前时间偏移相比,本文方法可甚大地提高计算效率,从而在石油物探资料处理中可显著地节约计算成本和维护费用.文中实际例证也表明,基于GPU进行高性能并行计算,当是适应目前石油工业中大规模计算需求的一个重要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华英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2,(1)
在SCOUNIX环境下开发实时系统 ,不仅可以利用UNIX的多任务特性 ,建立起高效可靠的系统 ,而且软硬件成本较低 ,还能享有商业软件的技术服务。介绍了基于SCOUNIX环境开发实时通信系统时多路串行通信技术及UDP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同时介绍了在系统中如何建立数据日志及监视进程活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震动特性,对钢筋-沥青隔震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隔震性能。同时,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考虑构件竖向力的二次矩效应,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层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建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程序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当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受力钢筋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隔震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由此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准确并且适用,可为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工程设计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期充注,第一期充注时间较早(20 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期充注时间较晚(5 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0.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