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623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052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3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1.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的古气候参数,揭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其演变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并与新疆地区,黄土高原以及深海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古环境变化大致同步,该区由于位置靠西,邻近沙漠,最近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干旱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4.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的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周期)两个突变事件(3kaB.P)前后的冷暖急剧变化及1kaB.P的降温事件)。这些变化与敦德冰心及固城湖孢粉反映的气候波动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全球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3,22(4):8-14
采用Backhaus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中地基强夯效应测试与工艺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国仁  崔新壮 《岩土力学》2008,29(9):2542-2546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数值分析表明,对新的天然地基进行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强夯是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对强夯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对夯锤冲击地面过程中产生的动孔隙水压力、动土应力以及夯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以风化料为主的地基,最大夯击数不宜超过4击,而且铺底夯完成2d后就可进行满夯。  相似文献   
18.
阐述基于组件式GIS的开发方式,结合3维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了3维模型的入库方法,以及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以VirtualCampus系统开发为例,介绍了利用Visual C++与ArcEngine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地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大量地改变了地表的状况,在遥感图像上则表现为灰度值变化剧烈,其中的纹理信息发生改变.在频率域上说,人工改变的区域部分的高频成分比其他区域部分要丰富很多,小波变换能够有效地将其中的高频信息提取出来,用假彩色分割图将其中的异常值明显地表示出来.湖北大冶的铁山矿区分布着六大露天矿区,地表开挖范围广,影响程度大,以该地区为例,分析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上矿区空间定位方面的应用.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处理效果比较明显.矿区位置的确定还需要参考断层分布信息,这意味着使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present a virtual voyage through 3D structures generated by chaotic mixing of magma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the aim to highlight the power of 3D representation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geological phenomenon. In particular, samples of mixed juveniles from Salina island (Southern Italy) are reconstructed in 3D by serial lapping and digital montag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 3D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 Natural and simulated magma mixing structures are visualized by using several multimedia tools including animations and “virtual reality” models. It is shown that magma interaction processes can generate larg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ies in magmatic systems. The sam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are observed in both 3D reconstructed rock samples and chaotic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mixing of magmas is governed by chaotic dynamics. The use of 3D multimedia models gives the opportunity to penetrate into magma mixing structures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magma dynamics. Such an approach is very powerful since multimedia tools can strongly capture the attention of the reader bringing him/her into an interactive and memorable geological experienc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encl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