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74篇 |
免费 | 4815篇 |
国内免费 | 41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38篇 |
大气科学 | 2637篇 |
地球物理 | 3234篇 |
地质学 | 10935篇 |
海洋学 | 3666篇 |
天文学 | 333篇 |
综合类 | 1825篇 |
自然地理 | 46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9篇 |
2023年 | 404篇 |
2022年 | 793篇 |
2021年 | 956篇 |
2020年 | 940篇 |
2019年 | 1045篇 |
2018年 | 850篇 |
2017年 | 1058篇 |
2016年 | 1068篇 |
2015年 | 1160篇 |
2014年 | 1390篇 |
2013年 | 1369篇 |
2012年 | 1592篇 |
2011年 | 1518篇 |
2010年 | 1251篇 |
2009年 | 1449篇 |
2008年 | 1388篇 |
2007年 | 1664篇 |
2006年 | 1578篇 |
2005年 | 1402篇 |
2004年 | 1273篇 |
2003年 | 1151篇 |
2002年 | 1032篇 |
2001年 | 824篇 |
2000年 | 692篇 |
1999年 | 636篇 |
1998年 | 511篇 |
1997年 | 485篇 |
1996年 | 420篇 |
1995年 | 365篇 |
1994年 | 334篇 |
1993年 | 305篇 |
1992年 | 262篇 |
1991年 | 210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186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6篇 |
1954年 | 5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提出了采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研究渍涝灾害的方案,其内容包括:(1)信息源选择与信息处理1(2)清访机理与灾情分析;(3)灾情预报与防治决策.讨论了实施技术系统的基本功能:(1)图像与数据处理1(2)基本信息的提取与分析,(3)损失分析模型与预报模型.作为本方案论证的一部分,还介绍了笔者近期在这一领域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2.
以加拿大多伦多市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局部桩筏基础(PPRF)的设计及施工问题;探讨了设计PPRF的决定性因素;在保持PPRF设计的完整性前提下,提出了单位沉降量的准则,并用于筏板和桩的设计;计算了PPRF的滑移及转动;最后,采用有效方法对该工程采用的局部桩筏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PPRF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侧向土压力、分布不均的建筑荷载以及地基土的非均匀承载力,工程桩应主要布置在沉降较大的区域,即位于筏板基础承受高压力而土体承载力较低的西北部。探讨局部桩筏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为该类型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利用WIN—SURFER软件绘制物化探图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田黔宁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8,20(4):366-369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WIN-SURFER环境下实现物化探图件中的经纬网绘制、标准图框绘制、曲线类型图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海底扇浊积岩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塔东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区内中—上奥陶统海底扇相浊积岩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了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横向连井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揭示了地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对海底扇相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三级层序为单位勾绘了6期海底扇扇体形态的平面展布图,分析了各期扇体的平面展布特征;最后,依据扇体形态,结合其岩性特征和重矿物分析,对海底扇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该区海底扇物源应来自北部的库鲁克塔格地区,研究成果为本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Environmental and legal aspects of karst are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karst settings are common as they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ose of other rock terrains. Regulatory
procedures that are effective in other rock terrains are not necessarily applicable to karst settings.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by man that affect the karst hydrology regime can trigger catastrophic events and result in numerous legal actions wher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go beyond property boundaries. A great variety of regulations and examples of litigation exist for karst
areas.
Received: 25 October 1994 · Accepted: 17 October 1995 相似文献
997.
Layers from one manganese nodule dredged from the Philippine Sea(16°56'N, 129°48'E; water depth, 5700 m) and 45 bulk nodules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Island, Japan(23°3'N, 153°22'E; water depth, 1200 m) were analyzed chemically and their origin is discussed based on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In general, Cu, Ni, Zn and Mo te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n content, while Co, Pb, Ba, V, Sc, Th, 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show less variation with increasing Mn content. Nodule 42 H from the Philippine Sea has an average Mn/Fe ratio close to 1 and shows a positive Ce anomaly, suggesting a predominant hydrogenous origin. Profiles of 230Th230 ex and Thex/232 Th ratios in the outer ~0.3 mm of nodule 42 H indicate a steady growth rate of ~1.7 mm/Myr. Nodule E30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Mn, Fe, Mn/Fe(0.53) and Mo/V(0.2) ratios but higher P and Cu/Ni(0.31) ratio relative to other nodules from that area. The Ce content of E30 is unusually low(82 ppm)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nodules from the area and it is the only nodule analyzed with a negative Ce anomaly(-0.64).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ata we suggest that most nodules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are primarily of hydrogenous origin except E30, which is dominated by hydrothermal input, and E45, which has about a 35% hydrothermal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998.
999.
富碱侵入岩具有重要的地质和矿产意义,倍受学者关注。冀东地区晚古生代钙碱性岩浆岩十分发育,而碱性岩少见,笔者首次在冀东下营坊地区识别出一批与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晚古生代中晚期的富碱侵入岩体。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下营坊地区三处富碱侵入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00.0±1.5Ma、299.3±2.1Ma、300.0±2.0Ma,侵位时间显示这些岩浆岩均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碱(K2O+Na2O8%),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并强烈富集轻稀土,指示其具有富碱侵入岩的基本特征。下营坊富碱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La/Yb比,较高的La/Sm比值且变化范围大(5),低Y,Eu异常不明显等特点,表明其源区可能与富集地幔有关,并可能受到俯冲板片脱水所释放流(熔)体的影响,在岩浆的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由成岩时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推断,该地区富碱侵入岩很可能与古生代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有关,并形成于由俯冲板块后撤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