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5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673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321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59篇
自然地理   20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Diplomats produce a great deal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By reporting on distant places to their governments, they create particular understandings of political space. Yet these professionals rarely link their work to geography: What a geographer might call a geographical sensibility is labeled cultural knowledge by a diplomat.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nd diplomatic practice. Empirically, it draws from nearly 100 interviews with foreign policy professionals to offer a more “peopled” or quasi-ethnographic account of diplomacy than is usually available in scholarly literature. Conceptually,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s created inside diplomatic and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62.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vary spatially and can be identified by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We present a novel cellular automata (GWR-CA)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GWR-derived spatially varying relationships to simulate land use change. Our GWR-CA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spatially nonstationary transition rules that fully address local interactions in land use change. More importantly, each driving factor in our GWR model contains effects that both promote and resist land use change. We applied GWR-CA to simulate rapid land use change in Suzhou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0 to 2015. The GWR coefficients were visualized to highlight their spatial patterns and local variation, 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effects on land use change. The transition rules indicate low land conversion potential in the city’s center and outer suburbs, but higher land conversion potential in the inner near suburbs along the belt expressway. Residual statistics show that GWR fits the input data better than logistic regression (LR). Compared with an LR-based CA model, GWR-CA improves overall accuracy by 4.1% and captures 5.5% more urban growth, suggesting that GWR-CA may be superior in modeling land use chang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GWR-CA model is effective in capturing spatially varying land transition rules to produce more realistic results, and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land use change and urban expansion in rapidly urbaniz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63.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4.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我国生态地质研究工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但时至今日生态地质学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鉴于此,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地质研究进展: 国际上,俄罗斯建立了生态地质学研究体系,美国发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是与生态地质研究十分契合的主题; 在国内,生态地质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态-地质”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以及地质环境影响下的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地质学涵义及其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创新及学科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地质系统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5.
姜明  史静  崔明  党岳  李文博 《气象科技》2019,47(3):413-419
针对天津市一种常见的CAWS600型区域自动气象站对其供电及功耗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对电池放电特性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了针对12V38AH铅酸蓄电池的剩余容量估算方法,同时利用该站蓄电池工作电压的统计规律,提出了针对蓄电池工作电压的极值判定、时间/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方法,并对2017年逐10min观测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提出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蓄电池异常站点,针对2017年个站蓄电池持续放电情况可提前10d定位。  相似文献   
166.
范宇恩  陈静  邓国  陈法敬  刘雪晴  徐致真 《气象》2019,45(12):1629-1641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自2014年建立了区域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其使用的侧边界扰动由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动力降尺度得到。为深入了解侧边界扰动对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基于15 km水平分辨率的区域集合预报模式,使用动力降尺度方法和尺度化滞后平均法(scaled lagged average forecasting,SLAF)设计构造了两种侧边界扰动方案,并开展了2015年7月共6天的集合预报试验,利用集合均方根误差、集合离散度、连续分级概率评分、离群值、Brier Score及相对作用特征曲线面积等概率预报检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检验,分析了两种侧边界扰动方案对区域集合预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侧边界扰动方案(DOWN)的扰动总能量在各垂直层次均大于SLAF方案,使得边界上前者的离散度大于后者,集合扰动增长更为合理;对于等压面要素和地面要素,DOWN方案的离散度、Outlier、CRPS等评分优于SLAF方案,反映了DOWN方案构造的侧边界扰动更加合理;在降水概率预报技巧方面,SLAF方案在评分上具有一定优势,但评分的提高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认为两种方案对降水预报的改进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7.
不同要素谱逼近对高分辨区域数值模式梅雨模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美莹  陈锋  冀春晓 《气象》2019,45(5):593-605
为改进高分辨率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雨带模拟偏差,利用WRF模式探讨了不同要素及其组合谱逼近方法对2015年浙江典型梅雨天气预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单要素逼近对梅雨模拟效果影响差异明显,风场逼近对模拟结果改进较大,高度场逼近对结果略有改善,而温度场逼近主要表现为负效应;风场组合了其他要素的逼近效果与单要素类似,故将水平风场谱逼近确定为最优方案。(2)最优方案对梅雨期间形势场各要素改进程度的排序为纬向风、经向风、相对湿度、温度场和高度场;三个特征层850、500、200 hPa各要素平均的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降低了(增加了)24. 1%(13.6%)、22.7%(21.7%)和13.0%(12.2%);且改进幅度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加,这主要与区域模式内部大尺度系统的误差随积分时间增长有关。(3)典型个例分析显示,最优方案在较好订正低层风场及切变线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数值模式各物理过程的协同积分也修正了高湿区等关键热力因子,最终改进了高分辨率区域模式的梅雨模拟。  相似文献   
168.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是江苏省区域发展三大重点轴线,简称为"三沿"."三沿"战略对江苏省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忽视了省内南北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没有将全省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基于这样考虑,作者提出"一圈五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整合资源、跨江联动、突出沿江轴线的可持续性,提升沿沪宁轴线高新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对沿海轴线的开发,加快发展东陇海和内陆轴线开发等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区域产业升级理论评价和升级目标层次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升级相关文献综述表明,区域产业升级具有丰富的理论含义.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寻求对产业宏观结构比例的统计学意义上的优化;产业地域分工思路则考察产业分布演进的空间格局及其升级含义;企业升级思路则细化到产业内部,指出企业创新以获得更高附加值是产业升级的根本;集群研究则注意到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特征,并指出了推动产业集聚、产业联系与创新等升级含义.中国集群实践更进一步验证了集群层面集体效率的提升以及企业发展环境的和谐共进(区域发展目标)也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在讨论产业升级的经济维度与空间维度、个体层面与系统层面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认为企业升级、集群升级和区域和谐3个层次构成了区域产业升级的3个目标层次,其相互衔接与互动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0.
利用CWRF(Climate-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中国区域气候的31 a多物理集合模拟试验,分析了该模式对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及其对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CWRF降尺度全面改善了全球模式对高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使气温年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