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451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5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小建  高更和 《地理科学》2008,28(5):616-623
通过对河南南阳黄庄村农户和农业生产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分析,发现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平原村庄,在耕作半径极小的情况下,存在以住宅和村庄为中心的带状农业区位。从村边向外,可分为蔬菜带、蔬菜粮食混作带和粮食带。相应地,作物的劳动密集度逐渐降低,村地块的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农户微地块单位面积的投入和收益随距村庄距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对农户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该结果验证了杜能环在耕作半径较小的中国中部农村的存在,但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物理交通费用的不同,而是作物劳动密集度和地块肥力的差异,基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劳动力耕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2.
武汉城市圈城市区位与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武汉1+8 城市圈担负着“中部崛起”的重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空间格局 角度,结合最新的行政区划、基础地理数据库及其统计资料,利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区 位和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在圈内8 个地级市当中,孝感市具有最高的区位指标,而潜江、仙桃、天门等三个省直辖市区位指标较低。城市圈各 城市出行时距沿高速公路与国道以及各级道路呈放射状延伸。城市圈内城市间基本实现2 小时可达。武汉和孝感 市拥有最高的出行时距增长速率,天门、黄石和咸宁市出行时距增长速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强其周边交通网络基础 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3.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强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44.
随着旅游者对休闲娱乐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山地型旅游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利用新兴且高效的轨迹记录方式挖掘山地型旅游区游客在小尺度范围内动态的时空行为特征和制约因素,对旅游区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优化尤为重要,也将为山地型旅游区的深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建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为案例地,基于“六只脚”平台的GNSS轨迹及位置照片数据,结合GIS在线地图绘制的景区路网和从BigMap平台获取的POI数据,选择GNS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解析出恩施大峡谷游客轨迹的时空行为特征,尝试探讨与其他类别旅游区时空行为特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山地型旅游区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网络点评数据和游记文本等网络文本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月份和季相层面,游客行为5月游客量处于峰值,节日效应明显,短假期效应较强;淡旺季游客行为轨迹呈非集聚性,旺季游客量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呈不稳定态势;(2)游客行为轨迹于11:00—14:00游客量达到顶峰,日内结束时间相对较早,且兴趣点选择偏向知名度高的七星寨景区;(3)空间分布特征层面,受时空因素控制,单一路径景区轨迹集中度较强;(4)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45.
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的进展。将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商业地理学及城市商业区位为主的宏观研究阶段,以城市商业网点区位及商业活动空间结构为主的中观研究阶段,以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零售店区位等为主的微观研究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的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城市商业区位研究新领域:信息化背景下商业区位、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商业区位、微区位理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社区商业布局等进行了概述,总结出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重实证、轻理论等问题,并对未来商业区位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46.
豫西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的祁雨沟金矿,为一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其中J4号角砾岩体为矿区内众多含矿角砾岩体之一,其矿化类型有两类:一是脉状矿化,形成脉状金矿体;另一类为胶结物矿化,形成不规则状金矿体。金矿化具有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矿化多集中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的西北部,其它部位矿化较弱。在垂向上,脉状矿化主要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490 m以上,受剪切裂隙带控制;胶结物矿化,主要分布于490 m以下,矿体的空间产出受角砾岩体的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47.
模糊综合评判(FCA)模型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并结合隐伏矿预测理论而建立的一个找矿模型.在会泽铅锌矿隐伏矿定位预测中,运用FCA模型,进行了成矿因素评价集的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并根据流程作出找矿预测的异常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验证相吻合,证明所构造的模型有效.该模型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矿山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48.
基于点状数据与GIS的广州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4年数字城市数据,研究了广州大都市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比较了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种产业的空间格局。将广州大都市区行业分为制造业、批发和运输、零售、生产服务业、房地产业、管理服务、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扶助和娱乐设施等10类。利用1 km2格网画出了各行业点状密度,并通过分区产业百分比及区位商分析了各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是管理服务、房地产、零售及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而在新城区其主导功能是制造业、批发与运输及生产服务业等。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州大都市区各产业企业都呈凝聚分布,在中心城区金融行业分布最集中,其次是房地产、生产服务业、娱乐、管理服务等。利用邻近性指数分析了各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发现生产服务业和管理服务业、教育和医疗保健与社会扶助、娱乐和零售等邻近性较大。  相似文献   
49.
沿黄河地带——我国国土开发布局轴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黄河地带是我国重要能源和金属资源富集区,发挥组合资源优势,强化以水资源为特色的复合轴线的作用,发展多元主导工业部门,构成大范围线状分布和小范围点状集中相结合的点轴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沿江、沿黄三大经济开发轴线的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50.
Based on the seismic station data sets from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we employed a multi-step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Hypo2000 + Velest + HypoDD) to precisely locate the 7,787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during 2010-2015 along the ea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namely from southern Dawu to the Qiaojia segment.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location precision is greatly advanced and epicenter distribution exhibits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faults.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s quite intensive at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the Xiaojinhe fault zone and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to the east. The depth profile of seismicity shows a clear stepwise activity along the active seismic fault zones. The profile crossing the faults of the Xianshuihe, Anninghe, and Daliangshan presents a complex interaction among faults near the multiple faults intersection region, Shimian, where the earthquakes ar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depth. Earthquakes are very rare at the depth of 15km-20k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 of the plastic rheology between 14km-19km calculated by Zhu Ailan et al.,(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