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9篇 |
免费 | 389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95篇 |
大气科学 | 320篇 |
地球物理 | 440篇 |
地质学 | 888篇 |
海洋学 | 439篇 |
天文学 | 66篇 |
综合类 | 368篇 |
自然地理 | 2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92.
为研究型煤在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与裂纹演化特征的对应关系,利用自主设计的低噪声静态加载试验系统,对0~0.25、0.25~0.5、0.5~1.0、1~2 mm共4种不同粒度的型煤进行了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同步采集了煤样破坏过程中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破坏视频图像,提出了一种煤体裂纹快速提取方法并计算了型煤裂纹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裂纹面积在时域上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型煤破坏过程中裂纹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压实阶段,煤样所受应力值较小,其表面的裂纹面积以极为缓慢的速率增加。第2阶段为初始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和内部弹性势能的积聚,型煤表面裂纹面积的增加速率较压实阶段有明显提高,伴随产生许多细小裂纹。第3阶段为加速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继续增加以及材料内部积聚弹性能的释放,试样变形过程加速,导致裂纹面积增速进一步增大。第4阶段为卸压阶段,试样的裂纹面积达到最大值,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3.
中国人皮肤相对湿度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erglund等人(1983)公式:W=(esk-ea)/(essk-ea),利用大气温度,大气水汽压和皮肤温度的月平均值,计算皮肤相对湿度,并按皮肤相对湿度划分舒适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皮肤相对湿度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是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大气环流,季节不同,则各因素所起作用有差异。作者以皮肤相对湿度25%-45%表示舒适带,计算表明,我国气候舒适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4.
传统的基于行业用户需求而建立的集中式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模式在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服务多样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大众用户的精密定位需求。结合云平台技术,提出了云定位的概念,通过综合管理和整合各类定位资源,实现多种定位手段的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优化配置。给出了云定位的架构图,并讨论了GNSS网络RTK,GNSS广域精密定位,Wi-Fi定位,通信基站定位等多种手段在定位云上的综合和服务实现。云定位在可扩展性、可靠性、系统维护成本以及用户使用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精密定位服务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云定位,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各类精密定位服务,还能实现多种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定制个性化的应用;为精密导航定位的大众化普及提供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5.
为了适应高速铁路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的要求,高速铁路轨道必须具有较高的铺设精度,甚至精度要保持到毫米级范围内,测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无砟轨道板静态调整是控制客运专线高平顺性和高精度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整个测量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石武客运专线SWZQ-7标段漯-驻特大桥为例,通过对CPⅢ测量、全站仪设站、外业数据采集及模拟调整等测量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说明测量技术在CRTSⅡ无砟轨道板长钢轨静态调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进行海啸预警的方法,并利用TriP软件对实测浮标数据进行了处理,将得出的海面高数据和海啸波模型叠加进行了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海啸预警,能够监测判断海啸的发生,并获得海啸波到达海岸的波高和时间,提供一定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97.
98.
Abdel-Fattah Attia 《Experimental Astronomy》2004,18(1-3):93-108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FL) controller driven by an adaptive fuzzy set (AFS) for position
tracking of the telescope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Also, the proposed FL controller, driven by AFS, is compared with a classical
FL control, driven by a static fuzzy set (SFS). Both FL controllers algorithm use the position error and its rate of change
as an input vect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elescope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is highly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t controller, such as FL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ler, to
c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o, the output of FL control is utilized to force the electric drives, of the
telescope, to satisfy a perfect matching of the predefined desired position of the telescope arms. Both of FL controllers,
using AFS and SFS, are simulated and tested when the system is subjected to a step change in reference value. In addition,
the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portional-Derivative (PD) controller, driven by fixed gain.
The proposed FL, using an adaptive fuzzy set,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overall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decreasing the rise time and settling time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99.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星座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卫星观测值残差差异较大的不利条件,将BDS系统中IGSO、MEO、GEO 3种卫星的观测值进行分类定权,提出一种顾及历史权比的指数加权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法来精确确定不同系统之间观测值的权阵。为了验证该方法在GPS/BDS组合定位中的有效性,采用单点定位模型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导航实验,并将其定位结果与等权模型以及不考虑指数加权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加权方法,在东、北、天3个方向的定位精度均获得显著提高,在静态条件下,相对于等权模型,改进方法3个方向的定位精度提高幅度分别达到50.0%、51.0%和42.0%;在动态条件下,定位精度提高幅度分别为10.0%、8.0%和9.0%。特别在卫星数量较少、卫星几何图形强度较差时,定位结果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
基于BDS、GPS系统的星座结构,对当前的BDS二代导航系统(BD2)、全部建成后的BDS系统在极地科考站(黄河站、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和北极圈的可见卫星数、DOP值、定位精度等进行评估,并将建成后的BDS、GPS及其组合系统在南/北极的基本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前的BD2只实现了极地的部分覆盖,对极地提供导航定位的能力有限,大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大于30.0 m; BDS在极地的定位精度将与GPS相当,可见卫星数可达13颗左右,PDOP值优于1.6,定位精度优于8.0 m;GPS/BDS组合后在极地的PDOP值优于1.4,定位精度优于6.0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