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3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测绘学   2771篇
大气科学   798篇
地球物理   858篇
地质学   1450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44篇
自然地理   490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622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姚俊杰  孙毅 《海洋测绘》2004,24(3):55-57
探讨了windows编程环境下,编绘软件的网络实现方法。通过对WinSock编程方法的讨论,表明了编绘软件电子图板实现网络化编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周媛媛  周林  关皓  杨波 《海洋预报》2019,36(2):21-29
利用原国家海洋局2010—2015年的浮标资料,计算渤、黄、东海有效波高和最大波高的线性关系,并通过1992—2011年共20 a的数值模拟有效波高资料计算中国东部海域各月的2.5 m、4 m、6 m以上最大波高频率和最大波高月极值分布。结果发现:中国东部海域由北至南,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比值逐渐增大;最大波高频率和最大波高月极值空间分布均由渤海、黄海至东海逐渐增大,最大波高频率的极值12月最大,4或5月最小,最大波高月极值9月最大,4月最小。其时空分布表明: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夏秋季台风较多,容易出现极值较大的最大波高;秋冬季冷空气较强,虽然最大波高极值相对较小,但大浪持续时间长、频率大、影响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3.
甘雨  马小川  阎军 《海洋学报》2019,41(4):42-52
海底沙波具有显著的活动性并能够对海底工程设施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海底沙波活动性的评估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仍利用平面剖面对比来分析海底沙波的迁移特征。然而,该方法难以全面高效地获取海底沙波二维平面迁移矢量。本文基于2007年和2009年的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数据,详细阐述了空间互相关方法在分析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沙波迁移规律中的应用过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研究区海底沙波的活动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空间互相关算法中不同参数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空间互相关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海底沙波二维迁移矢量,获得的海底沙波迁移速率和迁移方向与前人研究成果吻合,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但在对实际DTM数据进行空间互相关分析时,需根据海底沙波形态、数据质量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参数及矢量获取方法。本研究实验了一种确定海底沙波迁移规律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有效提升获得海底地形变化规律的效率和准确度,可获得更加精细的海底地形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04.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 has a need for spatial delimitation an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class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ndings of a pilot study that was undertaken to test the development of a data informed spatial typology for the Baltic Sea. The Baltic Sea is a comparatively shallow sea with nine adjoining countries and intens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and value of such a spatial typology for MSP. A spatial typology with seven different spatial classes was identified. The approach used here to identify a spatial typology could be used for sea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05.
为完善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实施水平,促进其在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乃至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应有作用,文章对我国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法律地位高、管控范围广,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以来,通过建立定量目标管控体系、协调保障行业用海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应扩大海洋保护区的规模和种类、提高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加强公众实质性参与以及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刘冲  罗宇 《海洋测绘》2019,39(2):50-53
常规波束形成技术以其稳健性好、计算量低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空间分辨率受阵元个数限制,不能突破瑞利限。因此,常规波束形成技术应用于高精度浅水多波束测深仪时,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和旁瓣干扰等问题。对比研究了最小方差无失真(MVDR)及多重信号分类(MUSIC)波束形成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中的应用,给出了浅水多波束测深仪的常规波束形成、MVDR和MUSIC处理方法,并结合能量法和相位法两种底检测测深算法,处理了iBeam8120浅水多波束测深仪外场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海域使用类型遥感监测的分类系统,探索建立了各类海域使用类型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葫芦岛试验区为例,对该验区海域使用格局进行了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较好地对海域使用空间格局进行监测和评价。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类型以工矿业用海和渔业用海为主,工矿业用海以大斑块的集中用海为主要特征,而渔业用海则以小斑块的分散用海为主。在海域使用空间格局上,葫芦岛区块海域以工矿业用海为主,兴城区块海域以工矿业和渔业用海为主,绥中区块海域则是以渔业用海为主,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8.
江苏是海洋大省,但并非海洋强省,2005年海洋渔业在全国处于第6位,为浙江和山东的1/3和1/5。江苏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滩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渔业,发达的地区经济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从省内区域差异来看,渔业过分集中于如东、启东等少数县市,多数县市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应该大力发展海水增养业、加强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相关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109.
Mapping the seabed along the Norwegian coast is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Hence, finding a modeling method to separate rocky seabed from other substrate types will provide digital maps that may be used to develop cost-effective sampling designs to predict species and habitat distribution. Our approach was to use geophysical data that were quantitative and objectively define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 and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to develop statistical models and select among them. We found that slope, terrain curvature, wave exposure, and depth predicted rocky seabed occurrence with a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water video data collected for training and validating benthic habitat distribution models. Specifically, we quantify the two major sources of error pertaining to collection of this type of reference data. A theoretical spatial error budget is developed for a positioning system used to co-register video frame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locations at the seafloor. Second, we compare interpretation variability among trained operators assessing the same video frames between times over three hierarchical levels of a benthic classification scheme. Propagated error in the positioning system described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depth of operation and varies from 1.5m near the surface to 5.7m in 100m of water. In order of decreasing classification hierarchy, mean overall observer agreement was found to be 98% (range 6%), 82% (range 12%) and 75% (range 17%) for the 2, 4, and 6 class levels of the scheme, respectively. Patterns in between-observer vari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detail imposed by each hierarchical level of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the feature of interest, and to the amount of observe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