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4篇 |
免费 | 1402篇 |
国内免费 | 10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6篇 |
大气科学 | 163篇 |
地球物理 | 684篇 |
地质学 | 3445篇 |
海洋学 | 522篇 |
天文学 | 134篇 |
综合类 | 320篇 |
自然地理 | 5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146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01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35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306篇 |
2013年 | 347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326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39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6 毫秒
51.
通过降水,土壤水分,天然草场产草量之间建立的统计关系,来说明水分供应是影响牧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并依据降水和土壤水分与牧草产草量的关系划分出牧草生长中水分供给的正常,干旱等指标。 相似文献
52.
基于铁路客运的基本特点,文章采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可选择性等多项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各项指标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反映的空间格局的明显差异。空间、时间距离指标均呈现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但前者由中心向外围呈环状各向同性衰减,后者表现为各向异性,沿若干铁路干线衰减速度较慢; 连接性指标中东部地区优于西部,中心地区优于边缘,而可选择性指标东西分异显著,京广线以东(含京广沿线)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从空间均衡角度,主要体现铁路客运基本服务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三指标相对较好,但偏重于高级服务的可选择性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主要铁路枢纽中,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性铁路枢纽可达性明显优于广州、成都、兰州和沈阳等区域性枢纽。 相似文献
53.
54.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s have not been widely used by remote sensing practitioners. The lack of acceptance of these classifiers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eir notoriously slow speed of execution which makes them impractical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ga-pixel images. However, training data reduction, distance measure optimization, and neighbor searching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modified k-d tree can speed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55.
采用基准和基准转换模型的不同会导致GPS观测边长与坐标计算边长不一致。因此由GPS测量的WGS-84坐标系向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转换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参考点作对比分析。若满足精度要求,可采用全国精密参数作转换计算,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或达不到实测点的定位精度,可先将边长作高程异常改正,再对起算点作方位改正。 相似文献
56.
Polychaete assemblages are described from replicate box‐core samples collected in summer 1983 at 18 station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upper slope (28–943 m) off the west coast of the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south‐eastern Tasman Sea (c. 41–43°S, 169–172°E). Three main station groupings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1) inner shelf sandy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Prionospio australiensis, Aricidea (Acesta) sp., Magelona cf. dakini, Paraprionospio aff. pinnata, Aglaophamus sp., Heteromastus filiformis, and Magelona sp.; (2) middle to outer shelf muddy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Levinsenia cf. gracilis, Prionospio australiensis, Paraprionospio coora, Aglaophamus verrilli, and Auchenoplax mesos; and (3) upper slope sandy mud or mud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Prionospio ehlersi. A combination of water depth and sediment clay content provided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biotic pattern. Spionidae was the most abundant family (49% of polychaete individuals), which may reflect the scope for opportunistic species in a shelf environment characterised by a high input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and episodic upwelling. 相似文献
57.
Stanley M. Miller 《Mathematical Geology》1988,20(5):529-542
Of the recognized nonsteady-st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lope stability, probably most critical in many field situations is the character of precipitation and infiltration activity. A groundwater response model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cipitation records can provide a historical catalog of estimated maximum groundwater levels in a particular study area. An extreme-valu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is catalog is linked with geotechnic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to provide a landslide hazard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 within a given time. This model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meaningful input to risk assessments for landslide mitigation programs and to decision analyses and cost-benefit studies important for land-use plann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Emerging Concepts, MGUS 87 Conference,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3–15 April 1987. 相似文献
58.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下游河道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具有二级悬河、河势演变复杂等特点,岸坡破坏会严重威胁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保障岸坡稳定、开展黄河下游护坡治理与风险管控十分必要。生态护坡破坏涉及水、土、植被、结构等因素,机理复杂,传统河流动力学理论已不能完全适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了黄河下游岸坡破坏现状、岸坡失稳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生态护坡结构研究及应用和护坡工程风险评估及管控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和梳理了黄河下游生态护坡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包括揭示水-土-植被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生态护坡破坏机制、研发适用于强冲积特点的刚-柔协同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型式、建立考虑多要素多层次的生态护坡工程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岸坡监测-评估-处置/防护一体化的风险管控技术体系等。
相似文献59.
为防止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过程中出现路堑边坡失稳的问题,以在建某高速公路老滑坡段路堑失稳边坡为例,借助数值分析,进行了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与超前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一般宽平台开挖模式能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然而,对于存在具有膨胀性质滑带土的牵引式老滑坡,坡脚采用宽平台刷坡减重不利于路堑边坡的稳定,必须要采取超前支护,如锚索、抗滑桩等,必要时要紧急采取清方卸载措施。2)锚索超前支护能够有效抑制边坡变形,需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设置在坡脚处锚索的抗拉强度,如施加预应力等。3)抗滑桩超前支护应注意桩位、桩长、桩距的优化设计。建议抗滑桩采用锚拉,对桩前坡体中的滑带进行超前注浆,有必要沿老滑坡主滑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或采用h型桩体设计。 相似文献
60.
立体层析成像是一种新的地震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 能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较为精确的宏观速度模型。本文研究了立体层析成像的实现方法, 包括斜率与走时数据的拾取、离散速度模型构建和初始化、射线参数的确定、斜率和走时及射线计算以及反演问题解法等, 建立立体层析成像的算法流程。并通过对Marmousi模型试验, 对立体层析成像运行所需的主要参数, 如初始速度模型、拾取数据量、离散网格尺寸、速度平滑权重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总结这些不同参数对立体层析反演结果的影响规律, 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