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0篇
  免费   1687篇
  国内免费   2399篇
测绘学   450篇
大气科学   2168篇
地球物理   1924篇
地质学   3677篇
海洋学   1252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437篇
自然地理   68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山城眺望空间OSCA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体是大自然赋予城市的天然景观资源,通过山与城市中建筑群构成的山城空间关系,可形成多类型的眺望景观。当前山城眺望景观在建设热潮中不断被破坏,逐渐消失在林立的高楼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和保护。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眺望控制分区,寻找城市建筑发展演变、分区建设的规律,结合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提出基于眺望景观控制下的山城眺望空间CA-OSCA模型(Overlooking Space Cellular Automata),构建山城眺望空间演变模型。利用GIS等数据分析平台,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构建真实城市空间下的未来山城眺望空间景观三维模型,以更加直观、真实地方法探讨在眺望景观分区控制的影响下,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最终为未来山城眺望景观空间的控制与保护以及眺望景观保护下,山城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结构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92.
The excavation for the municipal tunnel will disturb the soil around the tunnel,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subsidence of the earth surface always take place, which may lead to instability and even collapse for the building above the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and subsidence of the earth surface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underground municipal pipelines, and may cause the road sudden collapse,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traffic accidents. The authors did a research by simulating for the excavation of municipal tunnel and designed the related supporting pla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tunnel.  相似文献   
893.
为研究LNAPL (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物在均匀含水介质中的运移规律,本文建立微元模型推导出LNAPL在均匀含水介质中的对流--弥散方程。针对不同的介质模型,对二维对流--弥散方程运用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求其数值解。分析LNAPL污染物的运移特征,得出在均匀介质和非均匀层状介质中运移规律: LNAPL污染物在含水介质中的运移规律遵循对流--弥散方程,介质的弥散系数是影响LNAPL污染物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4.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气象站和测风塔揭示的大风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的高海拔地带。2中尺度模式WRF能够较好地模拟东北区域风速分布的气候特征,模拟结果既反映出平原大面积的大风区域,也可反映出山区因地形起伏造成的风速空间分布差异。3对风能资源参数模拟结果进行海拔高度订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70 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500 W/m2之间,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或较丰富区;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中部丘陵以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高山区的70 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 W/m2以上,局部地方可达500 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89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1312号台风"潭美"空心结构特征及成因以及其造成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潭美"深对流云系一块位于台风中心北侧,一块位于南侧,且后期北侧减弱,几乎完全偏向台风的南侧,台风中心周围仅有浅薄稀疏的低云云线。"潭美"动力、热力结构均存在明显空心和不对称性特征,其与中高层气旋性环流偏离、高层辐散不对称、水汽输送不对称等有关;强降水分布与台风不对称性结构及地形等有关。WRF中尺度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不对称性结构以及降水强度和分布。  相似文献   
896.
甘肃东部一次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NCEP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RUC模式高分辨资料,对2013年2月17日甘肃河东暴雪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西北区域RUC模式输出的模拟结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700 hPa低涡、地面冷锋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雪前期,低层正涡度增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机制;降雪前期,由于低涡辐合作用,700 hPa高度以下,湿度猛增,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雪中心和政上空有θse密集强能量锋区;西北区域RUC模式模拟的24 h内降水量范围、落区、量级与实况一致,模拟的地面风速偏大。  相似文献   
897.
Based on composit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of China in Jun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HF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May and June, especially in May. The SC precipitation in June appears to negatively correlate with low-level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abnormal area of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2) The LHF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 vi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flood and drought of SC in June. A conceptual model goes like this: When the LHF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increased (decrease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is formed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to its northwest. As a result, an anomalous northeast (southwest) air flow affects the south of China, being disadvantageous (advantageou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to the region. Meanwhile, there is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cyclone) at the low-level troposphere and an anomalous cyclone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at the high-level troposphere in the region,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downdraft (updraft) there. Therefore a virtual circulation forms updraft (downdraft) in the anomalous area of LHF and downdraft (updraf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hich finally leads to the drought (floo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898.
CLM4.0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0)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NCEP)和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AMSR-E)反演的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M4.0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出中国区域观测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但东北、江淮和河套三个地区模拟值相对于观测值在各层次均系统性偏大。模拟与NCEP再分析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AMSR-E的反演值在35°N以北的分布也基本一致;从1961~2010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各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东北平原、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为高值区。土壤湿度数值总体上从浅层向深层增加。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除新疆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外,土壤湿度在35°N以北以减少趋势为主,30°N以南的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以增加为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CLM4.0模拟的夏季土壤湿度在不同程度上响应了降水的变化。中国典型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减小,湿润区增加。其中湿润区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显著,其次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相似文献   
899.
基于有限深两层流体KdV(Korteweg-de Vries)、eKdV(extended KdV)和MCC(Miyata-Choi-Camassa)理论,以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为入口边界条件,采用理想流体完全非线性欧拉方程,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生成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以系列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结合内孤立波非线性和色散参数的组合条件,给出了选择合适内孤立波理论解作为CFD数值模拟入口边界条件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振幅与波形可控的内孤立波完全非线性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00.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海洋油气资源认识的不断增加,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从近海走向远海。作为海洋油气运输主要方式的海洋管道,其铺设问题成为焦点。常见海洋管道工程铺设方法为:拖曳铺设、卷筒铺设、J型铺设、S型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国际海洋工程软件OrcaFlex并结合国内外关于海洋管道铺设的工程手册及相关规范、标准,如DNV、API、AWS等,实时模拟研究S型海洋管道铺设过程。结合作者工作经历及实际海洋铺管工程背景算例分析,研究铺管上弓段接触点、悬垂段及触底段在铺设过程中的各自静力、动力特性。对海洋管道S型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有关设计、工艺和HSE低成本安全高效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有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