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香港旅游购物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为中国内地开拓购物旅游市场提供了示范.通过分析内地游客在香港购物旅游案例,认为游客购物行为心理活动规律表现为:兴奋-疑惑-后悔-认可-满足.这种行为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与内地商品市场不完善、旅游业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内地经济水平、游客的消费心理密切相关.内地购物旅游市场的培育需要从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旅游商品生产与独家代理、旅游购物市场质量保证措施的可操作性等多方面借鉴香港旅游业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
广州购物中心时空演变及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小英  巫细波 《地理科学》2016,36(2):231-238
以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选择广州为案例地,采用ArcGIS和SPSS软件进行空间属性表达和统计分析,探讨购物中心时空演变特征及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广州购物中心数量及规模增长呈现出周期性和跳跃性的特征,购物中心的分布主要集聚于中心城区,其空间分布格局正逐步由集聚中心城区向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方向发展。从购物中心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规模与购物中心数量及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购物中心空间布局的交通指向性明显,购物中心时空演变还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影响较大,而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体验消费趋势也对购物中心空间布局以及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探讨了购物中心发展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购物中心发展促进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呈现扁平化,有利于城市多中心商业空间结构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购物中心也影响了城市商业业态结构,提升了商业中心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3.
陈霄  陈婉欣 《热带地理》2018,38(5):717-725
以大型购物中心的地方性为研究对象,以宁波市天一广场为案例地,在游客地方感的概念框架下,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数据获取方法,运用定性与定量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欧美游客对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地方性的感知。结果:验证了中国城市购物中心同样是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购物中心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无地方性的;游客购物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中国的购物中心,而且感受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本身;地方历史是地方性的重要形成机制,而全球化作为特定时间的产物通过参与当地历史成为了地方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4.
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出发,分析影响居民购物决策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构建购物信息渠道多样化指数、购物决策因子评价指数分析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商业中心地认知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不同购物中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购物信息的获取因商品等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渠道,商品等级越高,购物信息渠道越单一;②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不同,各种因子评价指数因商品等级的提高而显示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性变化;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因子各不相同,随着商品等级的提高,商品知名度和质量指数也逐渐升高,而可达性因素逐渐降低,心理因素评价指数也随之提高;③居民对不同商业中心的认知水平不同,影响居民选择不同商业中心的决策因素不同,传统的商业中心由于交通、认知等优势,在兰州市居民购物决策活动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5.
城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内容,研究居民的购物行为特征及决策过程,能够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居民的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国外研究进展及国内研究重点两个方面回顾了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认为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研究都经历了由宏观供给层面到微观需求层面研究的转变;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购物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预测与模拟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商业空间研究、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行为决策机制研究等;通过对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比较与述评,从虚拟商圈、新型业态、居住就业空间新因素、低碳消费与跨界消费新模式、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6.
购物导航系统是一种采用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方法提高顾客购物效率的软件系统。以中关村购物广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路径规划技术为主体,并在地理信息系统逻辑网络的基础上设计购物中心网络数据结构,建立适于路径分析的购物广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整体设计方案。在经典Dijkstra网络分析技术和智能购物导航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目标明确型、多店铺高效型、消磨时间型3种购物导航路径分析算法;并利用C#和ArcEngine 9.3组件,开发出一套具有信息查询、路径规划等功能,并有利于优化购物环境的购物广场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me Shopping Tourism(TST) destination,and reveals the attractive distance of TST destination based on the utility function derived from the supposed demand function.An attractive model is deduced.According to this attractive model,it is can be known that the attractive distance is related to the price difference of the theme commodities between TST destination and tourist origin place,the average expenditure of transport,the demand elasticity of price...  相似文献   
28.
焦华富  韩会然 《地理学报》2013,68(6):750-761
购物决策过程是居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购物信息搜寻、购物目的地选择等方面的完整过程,是居民购物行为发生与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2011 年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建居民购物出行的嵌套Logit 模型,从购物出行模式决策、购物初始时间决策、购物目的地决策、购物出行交通方式决策等四个层面对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居民属性特征对购物出行模式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选择单纯购物出行的概率较大,而女性居民、有家人陪伴的居民更倾向多目的出行;在中心城区居住及出行距离远的居民偏好中午进行多目的购物概率较大,出行距离集中在1~2 km的范围内,而近郊区居民则避开下班高峰期进行购物,倾向选择2~5 km的购物空间范围;② 具有私家车的男性居民在晚上进行购物的概率比较大,其出行概率是上午的2.94 倍,更加偏好远距离出行;居民上下班途中购物大多发生在下班时间,偏好5~8 km范围的远距离;有朋友陪伴的居民更倾向上午依赖公共交通进行远距离出行;③ 以家为购物出发地点的居民的购物更倾向19:00 之后并且偏好远距离出行,公交车依然是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9.
乌鲁木齐市居民购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商品的角度对居民购物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居民出行的目的特征与方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工作日下午下班以后是工作日选购各类商品的首选时段;休息日无固定时段是休息日选购各类商品的首选时段(除蔬菜类商品)。(2)夜间购物出行的频率最低。(3)新市区居民在购买不同类型商品时出行的距离较远,天山区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时出行的距离较近。(4)在工作日主要以工作购物类型为主;在休息日主要以多重目的购物类型为主。(5)购买低等级商品主要是步行;购买中间等级商品和高等级商品主要是乘坐公交车。  相似文献   
30.
In July 2000 the 15.5 km long fixed link across the Øresund was opened, connecting the Danish capital Copenhagen and the Swedish city of Malmö.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barrier an enlarged flow of shoppers was expected with Swedish customers availing themselves of th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in the Copenhagen area and Danish customers making use of the much longer shop opening hours in Sweden. However, experience from other European border areas shows that customers tend to do their ordinary shopping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and that there must b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ices or ranges of good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of the border. Does the typical situation result from the rural nature of many border areas, and will matters be quite different in a metropolitan area?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level and character of cross-border shopping by the residents of the Øresund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fixed link. Responses from about 4,000 people form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 that a little less than a year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fixed link the number of shopping trips across the Øresund had increased, but there was still no heavy flow of customers doing ordinary shopping in 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level of cross-border shopping across the Øresund the findings a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surveys across the Danish-German land b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