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312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51.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区五种针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  牛建明  董建军 《中国沙漠》2008,28(2):306-311
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区1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五种针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02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89条带,多态性条带345条,占88.69%,说明针茅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PCA分析表明水热成为其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依据五种针茅的Jaccard相似系数所做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之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聚为一类,它们与本氏针茅、短花针茅和小针茅间的遗传距离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952.
基于1982—2015年高分辨率海气资料,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风速相关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年际尺度上赤道印度洋的海气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的海气关系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即整个印度洋除赤道东南印度洋和赤道西印度洋SST与海表风速在夏季(7—9月)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海洋影响大气;其他地区和月份均为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夏季赤道西印度洋SST异常可能通过海平面气压调整机制影响海表面风场,即海温增温使边界层空气增暖,海表面风场辐合增强;反之则相反。此外,还利用AM2.1模式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成功地再现了夏季赤道西印度洋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风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3.
随着现代地学研究的深入与交叉融合,地理空间模型变得日益复杂,需要的输入数据也越来越多。为了快速、高效准备输入数据,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模型自动匹配网络上已经共享的数据。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不完全匹配数据需要自动转换处理的需求,开展了匹配结果精准表达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自动数据匹配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匹配结果精准表达结构及其形式化方法。匹配结果包含数据内容、空间和时间3个本质特征项,以及数据类型、格式和结构等形态特征项,每个特征项通过基于XML的相似度、匹配关系、匹配范围分别对共享数据与模型输入数据是否一致、差异在哪、差异有多大等问题进行精准的形式化表达。如果某一数据特征项相似度为1或本质特征项相似度为0时,意味着该特征项完全满足或完全不满足模型的需求,则没有必要进一步精准表达匹配结果;否则需要按上述方法对该数据特征项的匹配结果进行精准的形式化表达。湖南省2010年土壤生产潜力计算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可以为后继数据处理服务的自动组合及其数据的自动处理,以及最终向模型推荐完全符合需求的数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4.
传统钢结构建筑钢板外部震动下承载力分析方法,是基于总体钢板结构以及受力特征,获取载荷同振动频率间的关系,实现承载力的分析,并未对钢板同混凝土间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导致分析结果存在较高的偏差。提出新的钢结构建筑钢板外部震动下承载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将钢结构建筑钢板横截面简化成混凝土的矩形截面和波纹钢板的工字形梁截面,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CONTACI2接触单元仿真分析钢板同混凝土两者的影响,分析混凝土及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界面模块的应力-滑移关系,采用力平衡迭代法获取外部震动下钢板荷载增量;在上述基础工作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外部震动下钢结构建筑钢板实施有限元接触单元建模及承载力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钢结构建筑钢板外部震动下承载力有限元分析,并且分析结果具有准确性高和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5.
建筑物提取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遥感技术的宏观性、实时性和周期性特点,基于遥感影像的建筑物识别对于城市管理与国土规划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影像主题语义特征建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影像场景加以实践应用,该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对象级的分割,然后利用LDA...  相似文献   
956.
线状要素化简对提高矢量瓦片地图服务过程中数据传输效率和可视化表达效果至关重要。常见经典化简算法大多不考虑化简前后曲线空间关系的一致性保持,导致易发生化简结果尖锐化、局部极值点缺失和产生相交等异常问题,如果考虑化简前后空间关系的一致性,则影响化简效率。鉴于此,结合矢量瓦片地图服务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Visvalingam算法,采用最小堆技术解决了最小权重值查找效率低下问题,利用线自相交拓扑关系判断策略,从全局考虑线上其它点对当前点的影响,解决了线化简前后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保持问题。将改进的算法与原始算法在拓扑关系、几何特征、位置精度和化简效率等方面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顾及线状要素的拓扑关系,保证化简前后线状要素的整体形态及其拓扑关系不变,能够更高效地应用于矢量瓦片地图在线服务中。  相似文献   
957.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形成大规模深层次逆冲构造;并在南蒙古和华北地块北缘产生远距离的构造叠加效应。2)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板块、古太平洋构造域(包括古太平洋和伊泽纳奇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联合作用,导致亚洲东部大陆地壳向东蠕散、伸展和断块活动,伴随发育小型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3)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晚期)—新近纪(中新世),特提斯洋板块(后期包括印度大陆)、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间的联合作用,导致古太平洋(或伊泽纳奇板块)消失及鄂霍茨克海微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在大陆边缘叠加形成火山-深成岩带和坳陷盆地。在100~40Ma期间,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产生重大影响,在导致大陆岩石圈-地壳减薄、地幔类型转变和强烈深成构造-岩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与大陆边缘断块活动有关的浅层效应。  相似文献   
95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地乡村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华  于涛 《地理科学》2020,40(9):1522-1531
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乡村社会关系正发生多途径、多层次重构,由于社会关系与空间形态辩证统一,社会关系的异化将引起空间形态的变化。以南京市世凹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案例,从传统社会结构观念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出发,建立研究假设,通过2014年、2016年和2018持续跟踪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乡村经济社会空间交互过程。结果表明:① 所选乡村社会网络发展符合社会资本与市场制度相互作用的发展规律,具有替代效应、挤出效应与互补效应3个明显阶段,符合研究假设;② 网络模式由轮轴模式演化到“结构洞”模式再到合作与分派模式,且分别对应扩散型、分支型与簇群型网络结构,伴随行动者的淘汰与迁出与市场经济规则的增强;③ 空间重构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格局重构与乡村空间衰退现象,形成优势经营者区域、原住民的边缘集聚区、外来经营者区域与空间衰退区域。  相似文献   
959.
Attenuation modeling of recent earthquakes in Turke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rivation of a consistent set of empirical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for predicting free-field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and 5 percent damped pseudo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PSA) from 47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recorded in Turkey. The relationships for Turkey were derived in similarform to those previously developed by Boore et al. (1997) for shallowearthquakes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 The used database was compiledfor earthquakes in Turkey with moment magnitudes (Mw) = 5 thatoccurred between 1976–1999, and consisted of horizontal peak groundacceleration and 5 percent damped response spectra of accelerogramsrecorded on three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classified as rock, soil and softsoil. The empirical equations for predic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weretypically fit to the strong motion data set by applying nonlinear regressionanalysis according to both random horizontal components and maximumhorizontal components. 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motion relations for earthquakes in one region cannot be simply modifiedfor use in engineering analyses in another region. Our results, patternedafter the Boore et al. expressions and dominated by the Kocaeli andDüzce events in 1999, appear to underestimate predictions based ontheir curves for up to about 15 km. For larger distances the reverse holds.  相似文献   
960.
Abstract

While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implement the Digital Earth vision,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nly makes it easy to integrate and share spatial data from distributed sources and has limited capabilities to integrate data and models for simulating soci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To achieve effectiveness of decision-making using Digital Earth for understanding the Earth and its systems, new infrastructures that provide capabilities of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re needed. This paper proposed a framework of geospatial semantic web-based interoperabl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SDSSs) to expand capabilities of the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frastructure of Digital Earth. Main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the framework such as heterogeneous ontology integration, ontology-based catalog service, and web service composition were introduced. We proposed a partition-refinement algorithm for ontology matching and integration, and an algorithm for web service discovery and composition. The proposed interoperable SDSS enables decision-makers to reuse and integrate geospatial data and geoprocessing resources from heterogeneous sources across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 prototype to assist in protective boundary delimitation for Lunan Stone Forest conservation was implemented to demonstrate how ontology-based web services and the services-oriented architecture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operable SDSSs in support of Digital Earth for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