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792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981.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fluxes were monitored for a 1 yr period in a tropical headwater catchment where a 3 yr old logging road caused substantial Hortonian overland flow (HOF) and intercepted subsurface flow (ISSF). On a 51·5 m road section, ISSF beca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road runoff, up to more than 90% for large storms. The proportion of ISSF contributed by road cuts along more or less planar slopes compared with ISSF from a zero‐order basin (convergent slopes) truncated by the road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During the monitored storms that generated ISSF along the road, on average, 28% of sediment export and 79% of runoff from the road section were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ISSF. Estimates of total sediment export from the road surface (170 t ha?1 yr?1) and suspended sediment export from the logging‐disturbed catchment (4 t ha?1 yr?1) were exceptionally high despite 3 yr of recovery. ISSF caused not only additional road‐generated sediment export, but also exacerbated HOF‐driven erosion by creating a poor foundation for vegetation recovery on the road surface.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2.
声波测井相控圆弧阵及其辐射指向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声波测井的周向分辨能力,提出了可应用于声波测井的、具有周向辐射指向性的相控圆弧阵声波辐射器方案.声波测井圆弧阵发射换能器由多个压电振子沿着圆周排列,通过控制各个振子的激励时间可以实现向某个方位方向的声波辐射.本文以自制的28阵元相控圆弧阵为例,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相控圆弧阵的辐射指向性及其与阵元个数、声波频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声波测井频率范围内,随着工作阵元个数和频率的增加,圆弧阵辐射声波的周向指向性增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取得了相一致的结果.与现有的声波测井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声源相比,在井下采用相控圆弧阵作为声波辐射器可以真正实现方位声波测井,在各向异性地层评价、定向钻井和井间地层评价等石油工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3.
张量感应测井视值解释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轴张量感应测井可探测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Zhdanov et al.利用在横向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测井响应的低频渐近式给出了由张量感应测井响应提取地层各向异性电导率和井孔倾角与方位角信息的解析公式,为张量感应测井资料解释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给出的井孔倾角公式存在双值解的不确定性,其各向异性电导率解也不是最佳近似解.本文以更为简洁的推导和分析方法,给出了单值的井孔倾角解以及近似程度更好的各向异性电导率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实例加以说明.本文的结果可为张量感应测井资料的视值解释提供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4.
探讨了在水电工程洞室中应用普通数字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质编录的方法。以斜井为例,阐述了洞室的影像地质编录原理、影像地质编录系统及其操作流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技术能大幅提高地质编录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85.
赵军  肖承文  王淼  陈伟中 《地球科学》2013,38(4):792-796
岩石颗粒大小及其粒序是沉积岩主要特征, 是沉积物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 也是影响沉积物成岩环境及其物性的主要因素.由于PDC钻头的广泛应用, 使得录井岩性及其粒级的识别存在较大的误差, 制约了地质研究的深入开展.结合岩心粒度分析资料, 利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声波及电阻率曲线, 通过测井地质分析, 提取对地层岩性及粒度响应灵敏的M、N及其深浅电阻率比值等参数, 建立了反演沉积物粒度的模型, 根据现场资料的处理以及与岩心资料的对比, 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沉积物的粒度, 为地质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的连续粒序剖面.   相似文献   
986.
一种新型动电测井探测器研究与实验测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动电测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值模拟和岩石物理实验。为研发出能下井测量的动电测井仪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一种融合了不同结构和材料要求的新型声电复合式动电测井探测器的结构及原理,对声、电信号接收器在仪器机械设计上无法布置在同一位置的难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水池中对其辐射声场特性进行了测试,计算了辐射声场声压及发射电压响应,分析了基于相控线阵的阵列式声波发射探头的指向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源距1500 mm处产生的声压可达47.2 kPa,且会随着激励声源主频增大而减小。随着相邻声波发射子阵激励信号延迟时间的增加,辐射声束主瓣会发生明显偏转,主瓣方向的能量也逐渐增强,可有效增强声电转换效率。本文为探测器研制及开展井下动电测井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87.
宋杰 《地质力学学报》2014,20(3):324-330
XMAC测井仪能够在井下进行连续测量, 不仅能测得储层各沉积单元的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以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而且可以取得密度、破裂压力、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等岩性及力学参数, 从而有助于研究储层纵横向岩石力学特征, 进而为确立地应力与套管损坏之间以及岩石力学参数与套管损坏之间的相关性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显示, 与非套损区对比, 标准层成片套损区的主应力及破裂压力很高, 泊松比很大, 剪切模量很小, 这种力学特征可用来确立标准层成片套损区的形成或存在; 与正常井区相比, 油层部位套损集中区的主应力及破裂压力偏高, 泊松比比较大, 剪切模量比较小, 主应力方位发生偏转, 可利用这种力学特征判断油层部位套损集中区的形成或存在; 破裂压力变高、泊松比变大、剪切模量变小、差异应力较大是导致标准层部位发生套损的内在原因, 而区域之间的平面应力差异是导致标准层部位发生套损的外在推动力; 泊松比大、剪切模量小、破裂压力高等岩石本身力学特征是油层部位发生套损的内因, 而地应力场和地层压力场的改变是油层部位发生套损的外因, 油层部位套管损坏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8.
胡霞  王宇航 《地质与资源》2014,23(3):225-229
利用松辽盆地北部地区的测井资料,总结出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嫩江组一段(K2n1)油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并优选参数,以深度700 m为界,建立了油页岩测井识别图版.图版精度在72.4%以上,为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油页岩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9.
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密度测井是一种重要的孔隙度测井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常常被用作确定岩层孔隙度.通过研究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刻度方法等,推导出不同情况下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进行Matlab编程,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多个井段的岩层孔隙度,证明了密度测井在孔隙度计算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0.
地球物理方法是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最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在调研国内外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的地震和测井法对页岩气的响应特征,讨论了常规油气勘探中已获得成功的电磁法、重磁勘探以及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对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