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3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中国能源安全评价及时空演进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刘晓洁 《地理学报》2012,67(12):1634-1644
采用近20年能源经济数据,从能源供应稳定性与使用安全性两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安 全评价模型,借助因子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安全时空演 进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① 近20年来,中国能源安全呈一小一大倒“U”型变化趋势, 且目前处于大倒“U”型下降阶段; ② 3种情景下,区域能源安全时空演进存在明显差异。情 景一:区域能源供应稳定形势显著改善,能源供应脆弱区在空间上向“S”型演进,能源供应 稳定区在空间上向“Y”型演进;情景二:能源使用安全形势迅速恶化,使用安全与供应稳定 性在空间上呈倒置状态;情景三:从2008年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格局来看,中国区域能源安全 区 (次强与强区)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而能源安全脆弱区 (次弱和 弱区) 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42.
943.
国内外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利用CNKI、维普数据、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SAGE JOURNALS、Wiley等中外文数据库并结合纸质文献,共获得与洞穴旅游安全相关的文献79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洞穴旅游安全是一个研究时间短暂的新兴学术领域,至今仅有25年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主题不突出,现有研究成果多属于洞穴或洞穴旅游研究中的“捎带”成果,至今尚无以洞穴旅游安全为主题的独立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旅游安全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领域,研究内容限于浅表层次;研究尺度以微观为主。洞穴旅游安全作为洞穴旅游的新分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应综合运用洞穴学、安全学、旅游学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确保洞穴旅游环境、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安全的角度出发,扩展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的内容;近期可着重对其理论架构、安全认知、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救援体系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44.
近年来,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网箱养殖区环境质量作了分析和评价,但还没有1个公认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也缺乏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以宁波西沪港网箱养殖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适宜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性两方面构建了网箱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历史和现状监测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筛选了评价指标,确定了评价标准,并结合指数评价法对养殖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西沪港网箱养殖区综合质量等级为较好,主要存在的风险为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45.
浙江省旅游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张爱平 《地理科学》2015,35(5):599-607
以浙江省为案例地,构建了基于PSR-EES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其2000~2012年旅游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估,并使用生态安全等级动态度模型、马尔可夫链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时空格局和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0~2012年,浙江省旅游生态安全指数由0.399增加至0.628,安全等级从敏感等级上升至一般安全等级;② 浙江省旅游生态安全风险等级和敏感等级的城市数量减少,而临界安全和一般安全等级的城市数量增加,且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存在跳跃式转移;③ 浙江省旅游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为游客数量增长率、旅游收入增长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和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946.
中国高度城市化区域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较突出,同时环境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深圳某水库为例探讨了高度城市化区域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开发方案,并基于GIS技术开发了具有多种功能的城区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经实际应用,识别出深圳某水库水源地主要风险源为库尾截污闸、沙湾路水库段、大望桥段、丹沙路桥段;水源地敏感带除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有分布外,主要是分布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甚至在距水库较远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一些区域也被识别为敏感地带,该系统可弥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不足,用于辅助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决策;主要风险源发生污染事故时,污染物最快约20 h可到达坝前取水口处;利用实测小时降雨量实现了库尾截污闸处洪峰和开闸泄洪过程,以及泄洪污染物在水库中的迁移扩散过程预报;通过现场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实现了水源地环境的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用性强,可为高度城市化区域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47.
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机构大肆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针对中国能源供给存在的实际突出问题,开展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形势,找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强化政策保障。从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出发,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方法构建能源供给安全评估模型,借鉴指标评价标准模型建立指标评价标准值,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近年来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等级、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 年中国能源供给安全评价等级为III,2009 年和2011 年上升为I 级,2010 年为II 级。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指数与最优评价集I 的联系度由2000 年的-0.46 增至2011 年的0.23,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能源产品价格指数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在各年份的出现频率达到91.67%,其次为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和储采比,出现频率达到83.33%。  相似文献   
948.
田青  李宗杰  宋玲玲  张富 《中国沙漠》2014,34(6):1692-1698
以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凸显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选取12个评价指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1986—2011年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指数由0.4046(风险级)上升至0.5211(敏感级),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2)1986—2011年压力指数逐年减小,说明该区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增大,基于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生态环境状态和响应指数自2001年明显增加,表明甘肃内陆河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效果;(3)甘州区、金塔县、高台县以及玉门市的生态安全指数自2001年起略有下降,民勤县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度虽有提升,但仍然处于恶化级.  相似文献   
949.
当前国外政治地理学边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边境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自由、快速的有效流动,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防止国际犯罪集团、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和大量破坏性武器通过边境地区进入本国,以保证边境和国家的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对边境安全研究的核心。当前围绕这一主题国外政治地理学对边境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边境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自由贸易与边境安全、恐怖主义与边境安全和先进技术应用与边境安全等4个方面。文章在梳理这4个专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今后边境安全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1)边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性;2)高新技术在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双边合作;4)边境安全预警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国外边境安全研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50.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测绘工作的要求,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测绘工作全局,充分利用测绘成果以及现代测绘技术,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