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Documenting the sex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of the microalgae is very difficult, as most of 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at can be heavi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phys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reproduction strategy of some microalgae is required to breed them in large scale culture industry. Instead of direct observation of sex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under microscope, the whole set or the majority of core meiosis genes may evidence the sex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in the unicellular algae, as the meiosis is necessary for maintaining the genomic stability and the advantages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So far, the available genome sequences and bioinformatic tools(in this study, homolog search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allow us to propose that at least 20 core meiosis genes(among them ≥6 must be meiosis specific) are enough for an alga to maintain its sexual re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is assumption and the genome sequences, it is possible that sexual reprodu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Micromonas pusilla and Cyanidioschyzon merolae, while asexual reproduction was adopted by Bigelowiella natans, Guillardia theta, 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N. oceanica, Chlorella variablis,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This understanding will facilitate the breeding trials of some economic microalgae(e.g., N. gaditana, N. oceanica, C. variablis and P. tricornutum). However, the reproduction strategies of these microalgae need to be proved by further biolog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02.
 鉴于影像灰度控制点匹配算法运算量大、识别精度低以及约束条件多等不足,本文对该算法做了改进。主要思路是: 在进行模板运算时,对目标影像采用动态模板进行不等距搜索; 利用灰度相关系数双阈值和等角变换,对目标控制点进行判别; 结合控制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未识别出的控制点进行定位。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流程,并采用ASTER和TM两种成像差异显著的图像数据,对优化前后的匹配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运算效率、识别精度以及适应性方面,都比传统算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3.
湖北武当地区银金多金属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武当地区是银金多金属矿重要成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背景.文章分析了区内矿床的地层(岩性)控矿条件和构造控制条件(深层构造控矿条件、断裂控矿条件和褶皱控矿条件),指出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震旦系耀岭河组、陡山沱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寻找大中型矿床的理想层位;银洞沟-油榨岗复式背斜区、白河复式向斜以北地区、两郧复式背斜西段、马鞍川-惠家河背斜两翼和倾伏端、六朗-花瓶沟短轴背斜和穹窿分布区是银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重点地区;对下一步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扬子地台北缘地壳演化与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扬子地台北缘地壳演化,地层分区,构造分带和金成矿特征,确定大部分大中型金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裂谷系,微古陆内外接触带。认为该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不同的金矿类型与矿化组合。最后总结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5.
角砾岩型金矿床——种值得重视的金矿床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砾岩型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角砾岩型金矿床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与小侵入岩体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斑岩系统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火山- 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产在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文章在对每类矿床实例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后,分析了中国角砾岩金矿床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寻找角砾岩型金矿床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6.
给出了中国科学院7 个天文台站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测算结果。根据经纬仪的光学和机械构造, 提出一种有10 个误差参数的经纬仪静态系统差模型。又根据星表中的恒星沿赤经基本均匀分布的特点, 提出一种快速查找指定恒星的方法。对于《中国天文年历》中所载的1218 颗恒星的星表, 使用这种快速查找方法, 平均只需查找4 次即可。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磁探测效率,提出了离散障碍物的磁探测信号模型,并据此建立了三种典型的磁探测信号曲线,认为精确测定磁探测信号特征点的位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王兴  牛延宏  谷华娟  郑涛  李旭东 《世界地质》2016,35(4):1021-1026
利用1∶2万土壤测量、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及激电中梯测量等方法对黑龙江滨东新立屯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发现Mo等11种单元素土壤异常182处、组合异常29处、高磁异常1处、激电异常2处。在综合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物化探异常套合处进行了槽探工程揭露,发现多处钼矿(化)体。  相似文献   
109.
重力匹配辅助导航理论大都建立在离散场的基础上的,为了研究基于连续场重力匹配算法以克服传统匹配算法的局限,必须建立精度高且具有良好解析性质的局部重力异常场解析模型。利用斐波那契数列寻优方法对一维高斯样条函数插值进行最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斐波那契数列寻优的二维高斯样条函数逼近局部重力异常场方法。为了提高寻优算法运算速度,将二维准则函数解耦为X方向和Y方向两个独立的一维准则函数,分别采用斐波那契数列寻优方法对这两个准则函数进行寻优以获取X方向和Y方向最优参数,最终得到高精度逼近局部离散格网数据的局部重力异常场连续解析模型。仿真实验中采用五组不同的参数对变化范围为-51.185mGal~86.1819mGal的重力异常场进行逼近。从最后的仿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最优参数时逼近绝对误差均值达到0.00069,相对误差均值更达到10-6级,能较好的满足了匹配导航要求,其逼近精度较采用其它非最优参数时均有较大提高,由此验证了文中提出的重构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基于Visual C++的MapObjects功能扩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伟  冯仲科  张雁 《测绘科学》2005,30(6):103-104
本文从组件的内部结构、MapObjects基本功能的组合、MO与其它组件的结合展开讨论,提出了Visual C++6.0编程环境下的MO功能扩展的三种方式,并对其基本原理和具体程序进行了介绍,包括图层渲染类型识别、图层搜索、MO空间数据集合管理与组织,从而为更好地使用MO组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