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04篇
  免费   6490篇
  国内免费   9288篇
测绘学   2972篇
大气科学   5077篇
地球物理   5778篇
地质学   20736篇
海洋学   7086篇
天文学   327篇
综合类   2707篇
自然地理   6499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1353篇
  2021年   1620篇
  2020年   1568篇
  2019年   1882篇
  2018年   1523篇
  2017年   1652篇
  2016年   1776篇
  2015年   1893篇
  2014年   2262篇
  2013年   2075篇
  2012年   2361篇
  2011年   2326篇
  2010年   1977篇
  2009年   2314篇
  2008年   2152篇
  2007年   2444篇
  2006年   2360篇
  2005年   2138篇
  2004年   1930篇
  2003年   1766篇
  2002年   1593篇
  2001年   1359篇
  2000年   1153篇
  1999年   1042篇
  1998年   900篇
  1997年   811篇
  1996年   747篇
  1995年   607篇
  1994年   597篇
  1993年   469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6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51.
Jessie Speer 《Urban geography》2016,37(7):1049-1069
In 2013, Fresno, California was home to more than 5,000 homeless people, many of whom took refuge in sprawling downtown encampments. Citing unsanitary conditions, Fresno officials implemented a policy of bulldozing the encampments while providing housing vouchers to a small number of residents. Yet homeless Fresnans by and large demanded the provision of sanitation in the encampments as an alternative to eviction. In doing so, they invoked their right to urban infrastructure. Drawing from literature on informal housing in the Global Sout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dividual housing rights present a limited framework through which to understand homeless people’s right to the city, and that a truly radical right to the city should reflect the demand for sanitation infrastructure emerging from the streets.  相似文献   
952.
中原城市群公路网络建设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地区1994~2004年公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区域内公路网络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得出二者无论是在时间序列还是在空间系列上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证明陈彦光提出的线性相关模型不仅可应用于铁路交通网络分析,而且还能适用于公路交通网络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且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53.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4.
列举了海岸地区常见的观赏植物群落,阐述了海岸地区观赏植物资源,对滨海旅游业如何利用海岸地区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5.
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查开发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岩相古地理特征、微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段沉积相主要为湖泊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发育不同类型的微孔隙,孔隙主要以小孔为主,微孔次之,平均孔径分布在5.56~56.89nm之间,比表面积平均为9.44m2/g,总孔体积平均为0.0187cm3/g。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滨浅湖亚相及半深湖亚相中,并主要吸附于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小孔、微孔内;西昌盆地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集空间较好,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56.
斑岩矿床是重要的矿床勘查目标。斑岩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研究有助于确定斑岩矿床的战略勘查方向。斑岩矿床形成的成矿构造环境包括板块汇聚边缘、大陆转换板块边界、陆内造山环境和非造山环境。本文重点对斑岩矿床在汇聚边缘和大陆转换板块边界的成矿构造环境及其勘查意义进行初步总结。构造变化对斑岩矿床的形成起到触发作用。微弱和中等程度的转换挤压应力最有利于岩浆的集聚、上升和就位。岩浆侵入可以是在广阔的转换挤压断层带内或在其周围局部呈引张的地区集中出现。对于斑岩矿床战略勘查方向而言,应注意研究区域走滑断层与侵入体的关系,加强对地表浅部喷气蚀变的识别。在我国西南地区已勘查发现的5个斑岩成矿带中,应注意沿区域走滑断裂构造方向开展找矿。从成矿构造环境与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对比来看,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可能是西南地区新的斑岩矿床勘查区。  相似文献   
957.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9,他引:14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相似文献   
958.
熊子良  张宏飞  张杰 《地学前缘》2012,19(3):214-227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 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 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0.77~0.91,A/CNK=0.92~0.94,表明岩石属准铝质。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富集LILE、亏损HFS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6.9~1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0.75~0.83);花岗闪长岩具有ISr=0.706 3~0.706 5,εNd(t) =-1.5~-1.1,TDM=1.10~1.16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Sr Nd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黄羊河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结晶年龄为(402±4) Ma。岩石富碱(K2O+Na2O=6.91‰~7.66%),K2O/Na2O>1,A/CNK=0.97~1.05。钾长花岗岩富集LILE及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La/Yb)N =10.6~17.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3~0.68),表明钾长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具有ISr=0.710 3~0.711 3,εNd(t)=-6.7~-6.0,TDM=1.46~1.55 Ga,反映岩浆主要来自地壳中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冷龙岭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揭示了北祁连山造山带从加里东早期的挤压构造体制向加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演化。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岩浆的产生可能与俯冲的北祁连洋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5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60.
Introduction The Great North China, located at longitude 106E to 124E and latitude 31N to 42N, in-cludes three secondary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rdos, Yanshan and North China plain (Figure 1). The geological tectonics of these three secondary blocks is much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s a stable block with high rigidity, the Ordos block is mostly surrounded by down-faulted basins with an inactive interior since Cenozoic, although the fault zones along its boundary are strongly active 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