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勇  周宗桂 《地质与资源》2003,12(1):19-24,35
陕西镇安-旬阳地区是南秦岭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形成的主要金属矿种有铅锌矿、汞锑矿和金矿.它们在物质来源、成矿物化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差异.通过总结该地区的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分析认为:铅锌矿和金矿物质来源均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而金矿和汞锑矿则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它们构成镇安-旬阳地区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一个互有联系的成因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13.
提高自动气象站设备运行能力和观测数据的质量状况成为影响气象预测预报服务的准确性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然而中国现在业务运行的自动气象站设备并没有内置的故障检测装置,也没有完善的自检系统。但是气象要素(温湿压风雨)的变化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为了提高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及时有效地判断设备故障。从大量观测数据试验结果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故障综合诊断方法。通过使用Apriori挖掘算法,得到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量之间的强关联规则,通过实际观测数据验证2012年7月26日08时江西南昌站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异常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影响。气象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气候异常对陆地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因此,对海陆气候间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探索单一海洋气候指数与陆地异常气候事件间存在的关联。首先,针对陆地气候要素,采用顾及空间邻近关系的层次聚类方法进行有效气候分区,通过对各层分区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到有效的各区域气候序列;然后,进行顾及多重约束进行时序关联规则挖掘,以探索海陆气候要素间的关联机制;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得到的各气候指数与我国陆地区域异常降水事件间的关联机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5.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的主要聚煤时期之一,通过对潘西煤矿深部煤层特征和赋煤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箕斗状反倾向盆地,"震钻结合,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就煤找煤"寻找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深部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家品 《探矿工程》1999,(1):45-46,48
对薄壁金钢石钻头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并从钻头制造和使用及钻头磨损等方面提出了薄壁金刚石钻头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该文中,产业区是指从事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组成特色的地方系统.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专业化产业区和意大利式产业区的相似性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大量产业区因其非创新性的大批量制造而难以走出"低端道路"的困局,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该文重温了意大利产业区模式.以新的视角探讨其核心价值,指出产业社区的文化根基以及持续创新的工业设计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危机影响下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引入产业区研究,并通过对比我国产业区与意大利式产业区,提出以设计为中心、加强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产业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cellular automata (CA)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patio-temporal process of urban land-use change based on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lgorithm. The SA algorithm enables dynamic optimisation of the CA's transition rules that would otherwise be difficult to configure using conventional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is heuristic approach, an objective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theoretical accumulativ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land-use pattern and the actual land-use pattern derived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The function value that measure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actual and the simulated land-use patterns would be minimised randomly through the SA process. Hence, a set of attribution parameter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CA model is achieved. An SA optimisation tool was developed using Matlab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cellular simulation in GIS to form an integrated SACA model. An application of the SACA model to simulate the spatio-temporal process of land-use change in Jin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PR China, from 1992 to 2008 shows that this modelling approach is efficient and robust an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historical urban land-use patterns to assist with urban planning policy-making and actions. Comparison of the SACA model with a typical CA model based on a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ithout the SA optimisation (also known as LogCA) shows that the SACA model generates better simulation results than the LogCA mode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ACA over the LogCA model is largely attributed to higher locational accuracy, a feature desirable in most spatially explicit simulations of geograph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
张弛  王本德  李伟 《水文》2007,27(2):74-77,85
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未知的、有价值的和可操作性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用于决策支持的过程。我国目前在防洪领域存在着大量水文数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以形成相应的水文预报模型进行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全面地介绍数据挖掘的功能分类及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水文预报体系,然后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类规则挖掘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遥感影像的统计分类、神经网络分类及基于符号知识的逻辑推理分类方法的优缺点.以GIS为平台,构建了多源空间数据库,将数据挖掘的思想和方法引入遥感影像分类中,提出了面向分类规则挖掘的遥感影像分类框架.针对遥感光谱数据及其他空间数据的特点,定义了连续属性样本分类概念和分割点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连续属性样本分类规则挖掘算法.选择一个试验区,采用该算法分别对遥感光谱数据、遥感光谱和DEM数据相结合的数据进行分类规则挖掘、遥感影像分类和分类精度比较.结果表明:(1)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2)加入DEM等与分类相关的其他空间数据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通过挖掘分类规则进行遥感影像分类,扩展了基于知识的逻辑推理分类方法中知识获取渠道,提高了分类规则获取的智能化程度.新的连续属性样本分类规则挖掘算法,扩展了归纳学习算法对连续属性样本分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