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01.
2010年8月,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964年、1981年和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区为对象,以流动沙丘和邻近的天然植被区为对照,利用根钻取样法研究了不同年代固沙植被区根系的3.0 m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1 mm的活根、全部活根、<1 mm的死根和全部死根的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流沙、1990年、1981年、1964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全部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2.9±2.2、164.7±46.5、461.3±83.6、440.4±81.8 g·m-2和350.0±132.5 g·m-2,5个样地全部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4.9±2.8、58.7±16.8、390.9±57.9、492.5±252.2 g·m-2和214.4±29.9 g·m-2;根长密度也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单位土壤体积的根系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植被区0~1.0 m土壤层活根的累积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全部活根中的比例均超过70.0%,其中以天然植被区最大,流沙区则不超过25%;死根也表现为相似的趋势,只是比例有所降低。根鞘占全部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非常不稳定,流沙区的最大,为94.3%,而1981年植被区的只有0.5%,1964年、1990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分别为29.9%,70.3%和58.9%。  相似文献   
102.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4,20(1):149-156
本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大区域构造背景加速了苏鲁造山带地表高山侵蚀过程的同时,随着山根浮力的不断减弱,地壳深部山根逐渐趋向消失。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可能反映了苏鲁造山带的地壳山根随着地表山脉的侵蚀而减弱,趋向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采用MM5模式及其三维变分系统(MM5/3DVAR)对我国夏季降雨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预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中首先采用"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NMC)"方法,将2005年8月的MM5模式的预测结果形成与试验区域和水平分辨率相匹配的背景误差场,并将其与全球背景误差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5年8月MM5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背景误差场的基本特征与系统提供的全球背景误差场相似,且长度尺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之后,分别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CEP试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CRESSMAN方法分析观测资料(LITT试验)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3DVAR系统同化观测资料(3DVAR试验)形成模式预报初始场,再次对2005年8月降雨进行逐日连续预报.逐日降雨预报结果表明,相对NCEP试验,LITT试验中1 和10 mm的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但 25 和 50 mm的预报评分却有所下降,而3DVAR试验的预报评分在10 mm以上均有明显提高.对于降雨期间的形势场预报,3个试验中,除温度场和湿度场外,其他变量场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而言,3DVAR试验的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2个试验.3DVAR试验对降雨的明显改进,可能是因为其对与背景场信息差别比较大的反应中尺度系统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靠近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04.
Modelling increased soil cohesion due to roots with EUROS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s organic root exudates cause soil particles to adhere firmly to root surfaces, roo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strength and therefore also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the topsoil to erosion by concentrated flow. This paper aims at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prediction of the root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rates in the EUROSEM model, as the input values accounting for roots, presented in the user manual, do not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in root density or root architecture.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mall changes in root density or differences in root architecture considerably influence soil erosion rates during concentrated flow. The approach for incorporating the root effects into this model i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measured soil detachment rates for bare and for root‐permeated topsoil samples with predicted erosion rates under the same flow conditions using the erosion equation of EUROSEM. Through backwards calculation, transport capacity efficiencies and corresponding soil cohesion values can be assessed for bare and root‐permeated topsoil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re promising and present soil cohesion values that are in accordance with reported values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same soil type (silt lo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ss roots provide a larger increase in soil cohesion as compared with tap‐rooted species and that the increase in soil cohes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wet and dry soil conditions, either for fibrous root systems or for tap root systems. Power and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s are established between measured root density valu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ed soil cohesion values,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roots on the resistance of the topsoil to concentrated flow incision. These relationships enable one to incorporate the root effect into the soil erosion model EUROSEM, through adapting the soil cohesion input value. A scenario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roots to soil cohes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soil loss and reducing runoff volume. The increase in soil shear strength due to the binding effect of roots on soil particles i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as compared with soil reinforcement achieved when roots mobilize their tensile strength during soil shearing and root breakag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水分胁迫下几种春小麦种子根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  黄薇  刘桐 《中国沙漠》2000,20(1):79-81
实验采用快速冷冻切片法及显微摄像系统观察法对甘肃陇中地区6个品种春小麦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种子根进行了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的同一品种春小麦,种子根后生木质部导管(中央大导管)直径有显著的差异,但这种变化趋势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大,不同品种春小麦种子根中央大导管的直径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春小麦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的增大,各品种中央大导管直径的变化都逐渐趋于同一区域,这一区域很可能是春小麦在形态结构上适应水分亏缺在导管直径上表现出的最佳直径范围。  相似文献   
106.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土壤呼吸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素向大气输出的主要途径。土壤中碳素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呼吸的各种测定方法,特别是分析了影响草地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就草地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的区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中对流层延迟误差会影响DEM精度的问题,提出采用小波多尺度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减弱与高程相关的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来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DEM的估计精度。该方法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根据差分干涉相位不同组成的频率特性,利用小波分解重构均方根误差变化率确定分解层数,降低地形残差相位、噪声相位等对大气延迟误差相位估计的干扰,提取对流层延迟误差相位所在频带;然后结合对流层延迟误差相位和雷达坐标系下的DEM在不同尺度上的相关性定权并进行降权处理,重构解缠差分干涉图,改正差分干涉相位中与高程相关的对流层延迟的影响。采用本文方法对覆盖河南义马地区的2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后的差分干涉图,估计的与高程相关的对流层延迟相位,与地形变化情况吻合。将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后的干涉图用于DEM高程估计,结果显示本文方法重建的DEM与Aster GDEM的标准差由30.7 m提高到26.37 m,提高了InSAR DEM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08.
神经网络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故障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PS/INS松组合导航系统观测信息无冗余,而且观测信息可能存在故障的情形,提出一种神经网络辅助的组合导航故障检测算法。该算法克服了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算法受模型误差影响的局限性;能够自动地对观测信息进行故障的检测、定位和剔除;能够基于故障检测后可靠的观测信息进一步调整动力学模型信息对导航解的贡献;能够在GPS失锁时,较好地进行导航预报。最后利用车载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从模型误差中分离出观测信息含有的故障信息,降低了故障检测算法存在的虚警率,避免故障信息对导航解的影响;且GPS失锁时,神经网络的预报输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导航解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9.
牡丹江和海拉尔台下方地幔间断面结构及推论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牡丹江(MDJ)和海拉尔(HIA)台1988-2000年的宽频带三分量数字地震记录,通过地幔间断面产生的P-SV转换波,研究台站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日本海俯冲带对660km间断面的影响.为了提高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了线性-偏振滤波方法和修正的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来提取P-SV转换波.前一方法通过实验选取适当的光滑平均和提出立体角的约束;对后一方法进行了震源深度校正和间断面倾斜的修正.结果表明,在MDJ和HIA台下方,除在660,410,220和520km深度附近均存有间断面外,在140,350,570,740和1080km深度附近也存在间断面,显示了地幔中径向分层的复杂性;另外,MDJ台下方660-840km之间的间断面结果比HIA台下方的复杂,似有分层结构,可能反映了俯冲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INTRODUCTIONConcept of base isolation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Sun et al., 1994). The basic isolationsystem consists of an array of bearings between the base of thebuilding and its foundation. It shifts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of the structure away from the energetic region of the earthquake spectrum and limits the earthquake energy transmitted tothe superstructure (Tang and Liu, 1993 ). Base isolation isused widely to protect structures from the destru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