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0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测绘学   1666篇
大气科学   627篇
地球物理   1311篇
地质学   2741篇
海洋学   75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8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focus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paper chooses an industrial city-Shuicheng in Guizhou Province-as a study area because the karst water quality around the city is deteriorating with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natural susceptibility of kars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karst water pollution. Bu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s also a main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karst water quality and land use change. So it is a good way to protect karst water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and managing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相似文献   
42.
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1949年来水利行业最大的非工程措施项目,是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防灾减灾基础信息普查工程,历时4年,涉及全国30个省305个市2138个防治县(区),国土面积755万km2,人口近9亿。运用普查、详查、外业测量、分析计算等多种手段,掌握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人员分布、下垫面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山洪灾害等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山丘区小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评价了现状防洪能力,计算了预警指标,划定了危险区,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本文系统介绍了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核心要点,综述了调查评价成果,归纳了调查评价成果要素类型,揭示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人口、历史山洪灾害事件与预警能力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即山洪灾害各要素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带、川滇交界地区、黄土高原区、东部沿海地区及华北等地区,最后初步探讨了该成果的应用前景。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将为中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3.
基于自然与人文多重栅格数据,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析201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协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人居自然环境呈现出自东向西,由山地、高原向平原、谷地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最为明显,地形起伏度与人居自然环境呈负相关关系。(2)人居人文环境表现出平原低、山区高,城镇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城市行政层级影响显著。(3)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介于0.216~0.716之间,呈现出以关中平原、汾河谷地向外梯级递减的带状空间分布格局。(4)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显著一致,总体呈现出平原高于山地,城市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居环境质量越高,人口密度越大,土地利用也越充分。  相似文献   
44.
许瑞生 《热带地理》2018,38(2):151-165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相似文献   
45.
以长岛县南五岛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平均含量与烟台市、山东省以及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比,除CaO,Na2O,Hg,S,Se,P,F元素含量差异较明显,其他大部分元素含量相对稳定,元素含量的高低不仅与研究区背景条件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大部分区域属于清洁区和尚清洁区,仅城区局部受到一定程度的Cd,Hg,Zn污染。  相似文献   
46.
利用GIS技术,计算医疗机构的质量指数、距离指数以及频率指数,同时构建福州市市区医疗机构的优势度模型,并实现了GIS空间分析可视化.研究结果显示:1)福州市主要的综合性医疗中心大部分分布在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仓山区数量较少.2)随着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机构的发展跟不上人口分布的变化,在金山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重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医疗站点.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格尔木河流域水体中痕量元素分布、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风险,对格尔木河9个采样点水样21种痕量元素的分布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Cu、Zn、Hg、Cd、Cr和Pb为目标重金属,评估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Pb浓度在所有水样中均低于检出限,其它痕量元素浓度在0.001(Cd)~6297.013(Sr)μg·L~(-1)范围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推测格尔木河水体中Li、Sc、Ti、V、Cu、Ge、Rb、Sr、Mo、Cd来源可能相同。采样点水样6种重金属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的标准。采用5种方法评价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研究区水质处于无污染的理想状态。格尔木河重金属引发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范围为0.35~0.68)。  相似文献   
48.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改进的密切值法是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通过对1991-2000年10年间广东省三大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世纪末,大气环境质量最好的是珠海市,最差的是广州市。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比、三大城市中。广州市污染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空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自1997年开始,三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为新世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设计了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调查问卷,对100名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为良、中、差等级分别占4%、18%、78%。 说明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地震科普知识掌握情况令人堪忧,应尽早加强中学生地震科普知识教育, 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50.
在分析观测数据解码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指标的基础上编制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GPS观测数据进行解码与多路径效应、周跳等质量指标的分析计算,并对质量指标进行直观、实时的图形显示。介绍所写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与TEQC软件进行比较,证明了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