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2篇 |
免费 | 841篇 |
国内免费 | 3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2篇 |
大气科学 | 609篇 |
地球物理 | 408篇 |
地质学 | 1088篇 |
海洋学 | 207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392篇 |
自然地理 | 16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305篇 |
2012年 | 296篇 |
2011年 | 294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236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Heat Release on Regional Climate in Three Vast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 simulated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heat release (AHR)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three vast city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ing.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quality land use data,we designed two scenarios to represent no-AHR and current-AHR conditions.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chang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e to AHR were quantified and analyzed.We concluded that AHR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in these urbanized areas by about 0.5℃-1℃,and this increase is more pronounced in winter than in other seasons.The inclusion of AHR enhances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over urbanized areas.Together with the warming of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scending motions caused by AHR,the averag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in urbanized areas is increased.Rainfall amounts in summer over urbanized areas are likely to increase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o be alter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为基础,结合《亚洲中部及邻区系列地质图》的编制,详细阐述了应用ArcInfo、MapGis等GIS软件进行数字地质编图的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专业地质空间数据的编制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各种要素制图综合、属性库制作、编码设计、现势资料的补充等.根据数据源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数据源进行数据转换、投影变换和误差校正,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投影坐标系统.对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及数据源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4.
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耦合是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当两者结合时, 存在着空间和时间尺度差异问题, 将作物模型升尺度到区域是解决该差异的一种方法。将CERES-Wheat模型升尺度进行区域模拟, 利用区域校准后的CERES-Wheat模型, 模拟了1981—2000年全国各网格小麦产量, 与同期农调队调查产量相比较, 以探讨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小麦区的模拟效果及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全国小麦产量的区域模拟值与农调队调查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7.9%, 符合度为0.75, 全国59.2%的模拟网格相对均方根误差在30%以内, 其中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5%的占26.3%;各区的效果不同, 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种植生态2区, 模拟效果最好。总体来说, CERES-Wheat的区域模拟, 可以反映产量变化规律, 能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应信息, 尤其是在主产区; 但区域模拟中还存在一系列误差, 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和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成像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STER GDEM)提供了全球覆盖面积最广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 但其高程精度还未得到充分验证, 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很难适用于验证大面积范围的DEM精度.以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高程数据为参考, 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三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方法, 对中国典型低海拔沿海平原地区和高海拔山地的两种DEM数据高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高程值小于20m的低海拔地区, SRTM高程精度达到2.39m, ASTER GDEM的精度达到4.83m, 均远远高于这两种数据的标称精度; 而在西南山地, 这两种DEM的精度大约为20m, 与标称精度相当.最后, 建立了ICESat/GLAS与SRTM和ASTER GDEM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显著线性关系, 可用于改善这两种DEM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76.
张立福;王飒;颜军;张强;刘少杰;纪婵;刘森;童庆禧 《遥感学报》2023,27(8):1925-1935
“珠海一号”02组和03组高光谱卫星分别于2018年4月26日和2019年9月19日发射成功。数据辐射质量评价是遥感数据应用的基础之一,针对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数据,基于辐射精度、清晰度、信噪比和信息熵4个客观指标,对珠海高光谱L1B级数据辐射质量进行评价,并与GF-5高光谱遥感数据相同谱段(440—1000nm)数据辐射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F-5高光谱数据的辐射精度和清晰度均优于珠海高光谱数据,并且珠海高光谱数据的清晰度为GF-5数据清晰度的54.5%左右;在信息熵方面,两者能力近似,均在6—10;在信噪比方面,珠海高光谱数据的信息熵为GF-5数据信息熵的86.5%左右。因此,珠海高光谱数据和GF-5高光谱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使用,同时珠海高光谱数据可通过提高量化级数、降低光谱分辨率和优化传感器探元响应提高数据辐射质量。 相似文献
77.
闫敬华 《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2000,6(2):162-171
In this paper, a newly established \"South China Regional Short Range Climate Prediction Model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its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in real case simulation. 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a good performance and suitable for short range climate modeling. The model simulates well the monthly mean, pentad mean and daily field, pentad mean and daily field and can depict more details than coarse resolution analyses. Weather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can pass into and out of the model domain through lateral boundaries without notable damping. Almost all of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s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simulation, in which both the changing tendencies, amplitudes, speeds, and phas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cases.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is much close to the observed one, both in the extent, position and in the intensity of rainfall. In addition, some smaller precipitation centers could also be reflected in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78.
利用2014—2019年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试验所获资料,评估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Guangdong-Hongkong-Macau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GHMLLS)性能,结果表明:GHMLLS对人工触发闪电和回击的探测效率分别为96%(48/50)和88%(233/265),回击位置定位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79 m,193 m和202 m。对于触发闪电的回击过程,GHMLLS探测的回击电流峰值(ILLS)全部偏低,与通道底部雷电流峰值的直接测量结果(IDM)相比,ILLS的相对偏差平均值(中值)为-37%(-36%),但ILLS和IDM相关系数为0.93,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达到0.01显著性水平);截距为0的线性拟合结果表明ILLS与IDM存在65%的比例关系,利用该系数校正ILLS,结果的相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中值)为15%(12%)。GHMLLS有对应定位记录的233次触发闪电回击中,16次定位结果为云闪,判别正确率为93%。被误判为云闪的回击的IDM更低,可用于定位的站点数量更少,定位误差更大,ILLS的精度更低。 相似文献
7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泥石流灾害及危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拟议中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五坝七洞一渠"共计260km的引水线路,引长江上游雅砻江和大渡河水入黄河。泥石流在工程区多有分布,现已查明,工程区共有不同危险度等级的泥石流沟103条。泥石流危险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没有泥石流极高危险区;泥石流高度危险区总面积为73km2,主要集中分布在杜柯河流域,达曲和泥曲流域有零星分布;泥石流中度危险区总面积114·75km2,各流域均有分布,其中杜柯河和达曲流域分布较多;泥石流低度危险区是分布最广的区域,总面积156·75km2,各流域均有分布,以杜柯河流域分布略多。研究表明,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值作为综合指标,以具有不同泥石流危险度等级的泥石流沟流域面积作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方法,采用网格作为泥石流危险区划的基本单元,能够直接而真实地获得泥石流危险区划的成果。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划,无疑比用间接方法和替代指标得出的危险区划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