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的记录规则,然后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在不考虑微弱的阴影效应时,将测深点作为频测记录点更为合理。野外试验对比说明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2.
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又叫东方泽鵟,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47°46'N, 86°49'E)有多次记录,现确定为新疆新纪录种(或亚种)。但是,在2015年5~7月繁殖期观察,发现它可能与雌性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杂交。两者无论是在形态与行为,还是在地理分布隔离方面,都存在疑团,其分类地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3.
A long terrestrial record, Colônia CO-3, from the Atlantic rainforest region in Brazil (23°52′S, 46°42′20 W, 900 m a.s.l.) registrates variations in the forest expansion during the last 100,000 yr. The 780-cm depth core was analyzed at 2-cm intervals and arboreal pollen frequencies were compared to nearby speleothem stable isotope records and neighboring marine records from the tropical Atlantic. To evaluate regional versus global climate forcing, our record was compared with Greenland and Antarctic ice-core records. These comparison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seen in polar latitudes relate to moisture changes: e.g., to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the dry season,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latitudes during glacial as well as interglacial times. These climatic changes result from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of polar air incursions to these latitudes inducing a permanent cloud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result that should help define paleoclimatic featur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for the last glaciation.  相似文献   
84.
Understanding the past is the key to know thepresent and to predict the future. As a core project of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iosphere Program, PastGlobal Changes (PAGES) aims to reconstruct theevolution history of global climat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global ecosystem with resort to all kinds ofnatural records, so as to reveal the change rules(change processes, change amplitude and change rate)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hus provide scientificbasis for predicting climate changes p…  相似文献   
85.
提高暗筒式日照纸感光质量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所用药品品质好坏、配药比例和涂药方法是否得当,是造成日照纸感光质量好坏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部分测报员在日照纸配药、涂药和浸漂操作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Sedimentary response to an orogenic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South China had compressional or extensional orogen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Perm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besides the tectonic and magmatologic evidence. An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event took place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in the Late Permian. Beginning at the Late Triassic, the tectonic movement was completely changed in nature and entered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orogenic and basin-mak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sediment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Late Perm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in the Shiwandashan basin at the southwestern end of the junction zone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相似文献   
87.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①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②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③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④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8.
研究季风区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首先讨论了历史时期季风区湖泊环境演化研究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进行定量研究是该领域的关键所在。综合中国近年来在湖泊沉积与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提出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些新的认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强震动记录H/V谱比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各研究领域中。但对数据处理的2个关键环节——Taper预处理及傅氏谱平滑未有详细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强震动记录H/V谱比法计算涉及的重要数据处理过程,对四川地区19个强震动台站在汶川地震余震中获取的642组强震动记录开展研究。研究实例表明:S波H/V谱比振幅在周期 < 1s时高于全时程,论证计算H/V谱比时截取S波窗口的必要性;S波窗口的截断会引起傅里叶振幅谱的边瓣效应,若不加以处理,将显著影响低频部分H/V谱比结果,Taper预处理对于消除这种截断误差具有良好效果;在兼顾平滑效果及卓越周期识别准确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带宽的Parzen窗试算,认为0.5Hz带宽宜用于傅里叶H/V谱比曲线平滑。  相似文献   
90.
窦鲁星  张昌民  张莉  毕小龙  杨沁超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3-2023040013
洪水型重力流是重力流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认为洪水型重力流具有紊流支撑的流体性质,对于其流体性质转化及其沉积记录的识别不够深入。近年研究揭示重力流沉积过程中可形成多种过渡型流体,具有特殊流体转换机制和沉积特征。通过调研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介绍了过渡型流体基本特征、沉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对洪水型重力流沉积研究的启示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量黏土矿物影响下,沉积物重力流流体的性质即可由紊流向层流转化,形成特殊的过渡型流体。转化过程主要取决于黏土矿物含量和类型控制的流体内聚力和流速控制的紊流应力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渡型流体可以产生大型流水沙纹(large current ripple)、砂质纹层—泥质纹层间互形成的低幅度沙波(low amplitude bed wave)等独特的底床类型。尽管实验研究揭示了过渡型流体可能形成的沉积底床特征,针对洪水型重力流沉积记录中过渡型流体的解释仍十分缺乏,尤其是过渡型流体转换机制及其沉积响应仍亟待深入探索。过渡型流体的沉积底形是研究洪水型重力流沉积动力机制的重要载体,可为深入理解洪水型重力流沉积过程提供新视角,同时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沉积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