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Based on the Gauss linear frequency-modulated wavelet transform, a new characteristic index is presented, namely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 which can reflect the difference features of waveform in earthquake focus mechanism, wave traveling path and its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focal area or near field. In order to test its validity, we select the natural earthquakes and explosion or collapse events whose focus mechanisms vary obviously, and some natural earthquakes located at the same site or in a very small area.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s of the natural earthquake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that of explosion or collapse events, and the change of the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s is relatively stable for the earthquakes under the normal seismicity background.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a useful criterion for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by continuous earthquake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992.
起始水力梯度对饱和黏土一维固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考虑起始水力梯度的非Darcy渗流方程,修正了Terzaghi饱和黏土一维固结理论,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格式,并据此探讨了起始水力梯度对渗流前锋、孔隙水压力和土层固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起始水力梯度大于0,离排水面较远土层的渗流就存在滞后现象,这样土层的固结要慢于Terzaghi固结理论。此时土层的最终平均固结度小于1,这可归结为土层中存在一定的残余孔隙水压力无法完全消散的缘故。  相似文献   
993.
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土工膜的拉力与位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鹏  王建华  陈锦剑 《岩土力学》2004,25(5):789-792
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通常放在填埋场的边坡上用来隔离有害物质以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土工膜上填埋垃圾和土层沿其长度将有剪应力作用,使得土工膜产生位移,内部承受拉力。为保证土工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土工膜的拉力与位移进行分析。以边坡材料的应力应变协调为基础,对土工膜下层与土接触面上的剪应力-位移关系采用双曲线模型,推导出微分控制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迭代求解控制方程得到土工膜位移与拉力的解。最后,对影响土工膜拉力和位移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在对我国人口发展功能区提出的背景、意义、分布区域和政策取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四类人口功能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五大因素,并结合新增长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类功能区主要通过影响长期工人的产出增长率、资本的增长率进而影响区域空间增长率的长期差异,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经济增长率展现了永久的增加而非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的特征。最后提出四大人口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20,自引:38,他引:320  
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的支持下,本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北增南减、总量增加的趋势,增量主要来自对北方草地和林地的开垦。林业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减少的林地主要分布于传统林区,南方水热充沛区造林效果明显。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90年代后5年总体增速减缓,西部增速加快。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今后的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同时,在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中也应强调自然地理地带的针对性,同时要改变传统的资源规划与管理思路,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跨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996.
岩石的电位差(△Eh)的变化与成矿机理及探矿找矿有密切关系。文章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采用电位落差法、氧化系数法来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氧化还原电位,系统研究两种方法对砂岩型铀矿△Eh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升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性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通过矿物成分中的Fe3+/Fe2+值判断矿化带的氧化还原特性,与电位落差法测定的结果相吻合,两种方法得到佐证。可将该电位落差法测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电位引入铀矿勘测现场,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场初步检测工作效率提升。为野外寻矿探矿现场快速地对砂型铀矿氧化还原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干旱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自然现象,其发生过程中有关参数如地表覆盖度、温度和土壤表层含水量等可以通过遥感的途径进行定量反演,而这些参数客观地反映了地表的综合特征。综述了运用遥感反演产品---土地表面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和进展,分析了距平植被指数、条件植被指数、条件温度指数和归一化温度指数等干旱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监测模型,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及其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的基础上,用显微镜检、XRD和色谱分析等手段获取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特征,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沉积物偏粗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颗粒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高,C29色谱峰显著;偏细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可溶有机质,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高,C17色谱峰显著,呈现出有机质向粗和细两个端元富集的特点。粗粒级中无机矿物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长石和石英等碎屑颗粒;细粒级中是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的粘土矿物。因此,在粗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颗粒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相互共生而富集;在细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这反映了不同类型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差异,会对有机质的保存和演化以及有机质生烃和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9.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表层激发接收条件差, 常采用高叠加次数的地震观测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在进行了地形校正和基准面校正之后, 还存在数十毫秒的剩余静态时差。在叠加剖面上, 这种静态时差对反射波的起伏形态的影响具有浅中深层的差异性, 即出现了"静校不静"的现象。分析表明 , 这种现象是由叠加次数高、排列偏移距大, 在同一个CMP道集中, 浅、中、深层参加叠加的道数差异较大, 导致叠加过程中对静态时差平滑作用的差异所致。与岩石裸露山区中因反射波传播路径差异形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不静"现象不同, 仍然是"地表一致性"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正确进行静校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测井资料解释煤成气层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潘和平  黄智辉 《现代地质》1994,8(1):119-125
本文在应用计算机对测井曲线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利用孔隙差异法、声波差值法、空间模量差比法和电阻率比值法逐层综合解释煤成气层,并对这几种方法在解释煤成气层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