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41.
通过对同一台站人工观测的地磁场总强度F与连续记录F,及两套连续记录仪记录的地磁场总强度F夜均值的差值分析,发现同一台站两种差值均存在显著的年变化特征。对其他台站同样可以看到类似变化。而各时段的时均值差值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由此说明,同一台站地磁观测区的不同点位,地磁场差异在长时间内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绝对观测时,无法通过选择绝对观测时间消除该差值变化。  相似文献   
842.
正演模拟技术在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震勘探的主战场逐渐向复杂地区转移.复杂地区既指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也指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都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地震正演模拟正是开展此类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市场上具有正演模拟功能的软件大多是根据射线理论采用射线追踪的方法来完成正演模拟的,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特别是在复杂地区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本文利用高阶有限差分有效克服了常规有限差分算法求解波动方程的频散问题,并以高效的OpenMP并行计算模式进行了并行优化,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正演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同时实现了二阶Higdon边界条件,改善了边界吸收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速度.塔中地区主要目的层埋藏深,逆断层发育,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增加了地震勘探的难度.本文依据该地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技术论证了该地区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为该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3.
The 2010 Yushu MS7.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Ganzi-Yushu fault, which is the south boundary of Bayan Har block. In this study, by using double difference algorithm, the locations of mainshock (33.13°N, 96.59°E, focal depth 10.22 km) and more than 600 aftershocks were obtained.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mainshock and some aftershocks with MS>3.5 were estimated by jointly using broadband velocity waveforms from Global Seismic Network (GSN) and Qinghai Seismic Network as well. The focal mechanisms and relocation show that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plane is about 125° (WNW-ESE), and the mainshock is left-laterally strikeslip. The parameter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were obtained at seismic stations of YUS and L6304 by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of shear-wave splitting (SAM) method.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and focal mechan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field in seismic source zone were analyzed. The directions of polarization at stations YUS and L6304 are differ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after the mainshock and the MS6.3 aftershock on April 14, the stress-field was changed.  相似文献   
844.
蒋欢  王水林  王万军 《岩土力学》2016,37(Z2):697-705
均匀地应力场中球形洞室开挖问题可以简化为空间轴对称问题,为分析和评价球形洞室开挖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平衡方程与变形协调方程进行离散,将洞室围岩潜在塑性区划分为一系列的球壳,并考虑岩体的应变软化行为,可以得到满足线性Mohr-Coulomb(H-C)准则和非线性Hoek-Brown(H-B)屈服准则的围岩体塑性区范围及相应的应力与变形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离散步的增加,数值解逐渐收敛,文中解与已有文献的结果完全吻合,且计算效率更高。对一组强度参数遵循CWFS(黏聚力弱化与摩擦角强化)规律的围岩体内塑性区范围、变形与应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的应变软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CWFS模型的结果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845.
寒区土壤温度场观测多采用垂直埋管方式,常用管材有铁管、PVC管、PPR管、PE管等,在实践中发现同一地点不同材质测管所测温度场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几种常用测温管材测试值的差异性,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4月29日对四种材质垂直埋管与土壤直埋传感器的测温方式进行了现场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材质垂直埋管因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在测温过程中对温度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VC管和PPR管的测温值分别偏高于相应土层温度约0.8℃和0.3℃,而铁管和PE管则分别偏低于相应土层温度约0.4℃和0.6℃.(2)管材中温度场数据与土壤温度场数据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序为:铁管 > PPR管 > PVC管 > PE管.(3)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铁管-土壤各层埋深温度场的转换系数,并得到铁管-土壤温度场拟合方程,经证实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46.
火烧迹地监测不仅可以反映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及损失信息,还能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A1)的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构建的归一化燃烧率指数(NBR),计算前后2期影像的NBR差值,并在光谱指数差分法的基础上,结合MODIS植被数据产品(MOD44B)提供的植被覆盖度信息,设置规则提取火烧迹地。本文选择西伯利亚地区东南部的林地、草地、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交界地带作为实验区,利用本文算法提取该区域的火烧迹地。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算法的火烧迹地提取效果较好,优于MODIS火烧迹地产品(MCD45A1),kappa系数由0.70提高到0.75;(2)利用林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数据,可以减少误判,提高火烧迹地提取的精度,kappa系数分别由0.69、0.73都提高到0.75。  相似文献   
847.
崔强  周亚辉  童瑞铭  吉晔 《岩土力学》2016,37(Z2):476-482
工程中多采用基础上拔静载试验中基础顶部荷载-位移曲线获取基础的承载力,忽略了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而实际工程中均是基础周围地基土体发生破坏。为研究扩底基础与其周围土体在抗拔承载特性方面的差异,以黄土地基中的9个扩底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全尺寸基础的上拔静载试验,分别获得基础顶部与地表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并进一步对基顶与地表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抗拔承载力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相似,相同上拔荷载作用下地表处的位移量均小于基础处位移量,差异以初始弹性阶段变形最为突出;两者在弹性极限荷载QL1取值方面,相差较大,但随着地基基础由弹性向塑性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两者塑性极限荷载QL2取值基本相同。结合上拔扩底基础的破坏模式,分析出上述差异主要由于基础与周围土体之间变形不协调所致,加载初期基础顶部的上拔位移包括基础拔出量和上部土体压缩量,当上部土体压密后压缩变形消失,地基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上拔基础与周围土体的变形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848.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rmal equilibrium parameters in the reservoir module of MIKE 11 model was conducted for the Wuxikou Reservoir in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in order to apply the module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 accurately predict water temperature of reservoirs.Results showed that radiation parameter A and evaporation-first parameter were much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parameters.The values of the radiation parameter A ranged from 0.10 to 0.34.The values of evaporation-first parameter varied from 0 to 10.The sensitivity of solar absorption parameters was less than that of evaporation parameter,of which light attenuation values ranged from 0.5 to 0.7,and this parameter would not impact model results if it was more than 2.Constants in Beer’s law ranged from 0.2 to 0.7.Radiation parameter B was not more sensitive than evaporation parameter and its reasonable range was higher than 0.48.The fitting curves showed consistent changing tendency for these parameters within the reasonable ranges.Additionally,all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parameters had much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than deep water temperature.Moreover,if no observed data could be obtained,the local empirical value would be used to input to the MIKE 11 model to simulate the changes in the discharged outflow-water temperature qualitatively.  相似文献   
849.
全球海域大风频率精细化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全球海域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航海、防灾减灾、海洋能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球海域6级以上大风频率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1)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余海域,尤其是南印度洋“咆哮西风带”海域出现频率最高,高值中心在60%以上。30°N以内低纬度大范围海域的大风频率整体较低,基本在10%以内,仅在阿拉伯海、琉球群岛——台湾岛——南海大风区一带、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一带存在以东西向椭圆状海域,在20%-40%;2)冬半球的大风频率远大于夏半球,1、4、10月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强于其余海域,7月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较高,北半球大部分海域在10%以内,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中国海,由于受到强劲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大风频率相对大值区,尤其是阿拉伯海大部分海域在50%以上,大值中心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50.
对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性进行探析,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为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对中国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旅游产品、知名度、区位条件和对外经济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