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运动行为的位置关联和聚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移动足迹数据来论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变迁。文化地理领域中的3次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是基于3次历史事件驱动的定性推理分析,缺乏有效的古代文化方面的数据支撑。本文力图从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GIS分析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从人文领域已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中采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11万条足迹数据,利用GIS的位置关联技术形成足迹图,构建了文人迁徙网络图;并采用空间化的PageRank算法计算出唐宋时期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文人聚集的中心城市,重塑唐宋文化中心变迁。同时,从定量、地理位置变化和时序角度剖析了中国不同时期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的分布和变化。为论证中国文化中心的南北变迁,对唐宋时期的城市文化吸引力聚合,以20年间隔来科学计算出南北文化中心的对比和演变,科学表现文化中心的南北随时间的变化,论证了中国文化中心3次南移的后2次,发现中国文化中心南移的时间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完成。  相似文献   
103.
Problems related to scale continue to be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in hydrology. Past research into issues of scale has focused mainly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grid size, the appropriate number and size of sub‐areas for subdividing a watershed, parameter transferability between watersheds and appropriate scales for linking hydrological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scale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land cover and hydrological model response. Recent studies with respect to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hydrologic response have tended to focus on the issue of land cover maturity and the conversion of land through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actice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level of detail at which land cover is represented in modelling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Wolf Creek Basin in northwest Canada. A grid‐based land cover map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30 m is coarsened or smoothed using several common grid‐based methods of aggregating categorical data, including: pixel thinning, modal smoothing and modal aggregation. A majority rule method based on polygons is also applied to the 30 m base cover. The SLURP hydrologic model is calibrated for the base cover and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mparing simulations for the coarsened or ‘generalized’ land cover maps.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hydrologic response to generalized land cover information. Comparisons of the SLURP model runs for Wolf Creek suggest that reducing the level of detail of land cover information generally has a limited effect on hydrologic response at the outlet. However, results for averages of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across the basin suggest that the local variability of hydrologic response is affected in general.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4.
砂岩类脆性无序介质连续破坏过程的细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砂岩类无序介质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连续破坏过程,本文提出了梁-颗粒细观模型。在此模型中,介质被离散为一系列的颗粒单元,这些颗粒单元均由弹脆性的梁单元联结。颗粒的力学行为由离散单元法和有限单元法确定。当某个梁单元所受应力超过其强度时,就随即将它从计算网络中剔除,以模拟介质的破坏行为。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分别从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曲线两方面与物理模型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此外,探讨了无序性对介质裂纹分布形式的影响,并用分维表述了裂纹分布与荷载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变质构造和镜下显微组构的研究,提出了与Zwart,H.J.(1962,1963)的变斑晶包体S形构造成因观点不同的解释。结合包体和基质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建立了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以此确定了阿尔泰变质地带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一系列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相应的变质带的形成顺序。  相似文献   
106.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由于初始破坏引起的动力效应,本文采用集中塑性铰杆模型,以需求能力比(DCR)为参数,利用瞬时加载法对一榀多层平面钢框架和一个多层空间钢框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沿竖向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当DCR≤0.5时,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且一般情况下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最显著;当DCR>0.5时,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增大,其余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减小或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7.
青海湖底沉积物中球状白云石集合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海湖为盐度低于海水的微咸水湖。为了探索白云石的成因,在青海湖二浪尖以北约15 km的湖底采集了长25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品。对样品所做的X-衍射矿物物相定量分析表明其中含有2.2%的白云石。文献中也曾报道青海湖底沉积物中含有高达10%的白云石矿物。对这些含白云石矿物的湖底沉积物所进行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了其中呈球状、椭球状,大小1~2 μm的白云石集合体及其伴生的草莓状黄铁矿的存在。其特征与文献中报道的现代近海高盐度泻湖和萨勃哈中发现的微生物成因的白云石极为相似。这是内陆低盐度环境中此类白云石的首次发现,对于探讨不同盐度环境中白云石的形成机理,促进“白云石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峰  包超  李慧 《地震学刊》2014,(2):229-234
国内外学者利用非线性静力方法进行结构倒塌分析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规则的结构形式,而针对大量出现的造型独特的竖向不规则建筑的倒塌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拆除构件法,利用SAP2000结构有限元软件,对竖向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于非线性静力Pushdown方法的抗连续性倒塌研究。分别研究了拆除同一结构中不同部位构件、不同层数塔楼结构中相同部位构件后剩余结构的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拆除竖向承重柱后的剩余结构承载力,随着上部塔楼层数的增加以及拆柱位置的上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强裙楼顶部水平向承重构件,可以使塔楼底部构件破坏后的剩余结构更好地发挥悬链线机制,并防止剩余结构发生无明显征兆的连续性倒塌。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聚合的多尺度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水岭变换,然后对初始分割区域构建底层加权无向图,利用代数多重网格解法(AMG)在尺度空间求解最优的图割测度,整个分割过程自动得到了多尺度的分割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满意的分割结果,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0.
提出了渐进式简化建筑物群目标的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目标之间的分辨距离和密度,能够渐进式得到任意比例尺的地图,可以从几何和语义两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建筑物群的特征,同时可保持综合前后不同分区之间的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