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0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1237篇
大气科学   515篇
地球物理   1018篇
地质学   1930篇
海洋学   168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585篇
自然地理   13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State govern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well placed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for mitigation and the need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cost of these efforts 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udgets that already face pressures from diverse areas such as unfunded pensions and growing health care costs. In this work, the current level of spending on climate-related activities at the state level are evaluated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developed to improv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they relate to climate risk. An examination of state budgets reveals that climat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ctivities represent less than 1% of spending in most states. The data collection highlights the obstacles to collecting accurate spending data and the lack of budgetary and accounting procedures in place. More importantly, the difficulty in benchmarking these activities poses challenges for the analysis of state-level policies as well as planning and modelling future climate-related spending. Other policy contexts, including public pensions and infrastructure,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budgetary and accounting tools that may help states prepare for and more efficiently manage climate-related expenditures.

Key policy insights

  •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will require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across many levels of government o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 Currently, US states are not clearly demarcating climate expenditures, hinder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climate-related budgetary risks.

  • In the absence of guidelines, these longer term fiscal outlays may remain chronically underfunded in favour of more near-term spending priorities.

  •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data collection practices is important for more sophisticated cost-effectiveness and policy analyses.

  相似文献   
982.
沈翊  杨诗芳  张子涵 《气象科技》2017,45(3):446-452
目前浙江省气象台的台风报告单制作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大量手工输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天气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以浙江省台精细化格点化预报数据为依托,结合数据库系统,将各功能模块整合,设计开发出新一代浙江省台风报告单自动化制作发布系统。新系统可对Word文档进行模块化处理,依据客观化转化规则自动生成文本文字,并自动插入各类必要的图片,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出错率。  相似文献   
983.
基于OpenStack架构建立省级云资源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省级各类硬件资源,将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纳入统一资源池管理,在此基础上将省级原有的多套虚拟化系统软硬件资源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后资源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实现硬件资源动态、弹性、可回收利用,能够更好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硬件资源服务。通过接管省级VMware、OS等虚拟化系统,平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部署交付业务系统,大幅提高对气象业务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提高了系统运维的水平和效率。该平台的建成和应用对省级云计算发展和应用具有示范、服务、探索等多重作用,特别是对带动省级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探寻省级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4.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2016,36(10):1522-1530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内地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作用,且规模效率作用较大;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基于此,从深化土地及相关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两个层面提出土地储备决策绩效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86.
从地籍动态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土地与宗地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基于此,设计了地籍时空数据结构,探讨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地籍时空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将研发的系统运用在实际业务中,以贯穿于其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采用NewMap Server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旅游专题数据发布为地图服务和要素服务,通过数据库引擎连接Oracle 11g并建立服务器端的旅游空间信息数据库,将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并结合NewMap Server JSAPI,在Web GIS、物联网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B/S架构的"数字洛阳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旅游信息资源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景区在线实时监控、旅游APP下载等诸多功能,为旅游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了直观、便捷的空间信息服务,从而方便用户掌握当地旅游资源、了解旅游即时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计划。  相似文献   
988.
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服务面,认为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既不同于土木工程人才那样要求对土木工程技术掌握得很专深,又不同于一般管理人才那样对工程技术知识要求不高。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文中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应当注重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测量实践教学内容应以用图与施工测量为重点的观点。探讨了新形势下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89.
Finding the location of 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 (GDEs)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restrictions that need to be placed upon the abstraction of groundwater. Remote sensing was combin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modelling to produce a GDE probability rating map for the Sandveld region, South Africa. Landsat TM imagery identified the areas indicating the probable presence of GDEs and GIS assisted in their delineation. Three GIS models were generated: a GIS model predicting landscape wetness potential (LWP model) based on terrai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e LWP model was modified to highlight groundwater generated landscape wetness potential (the resulting GglWP model); and a groundwater elevation model was interpolated, combining groundwater level measurements in boreholes in the region with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Biomass indicators generated from Landsat were classifi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GIS models, followed by field verification of riverine and wetland GDEs. The LWP model provided the most accurate results of the three models tested for GDEs in this region.
Zahn MünchEmail:
  相似文献   
990.
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网络,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特征,定量测度了核心—边缘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了城市网络地位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 2005—2020年,核心区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主要由直辖市、经济特区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组成,这些城市通过互惠性的链接关系形成了凝聚子群,网络权力较为集中;边缘区块的城市则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稀疏,整体网络结构并不稳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网络资本的约束。关键资源、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是影响中国城市网络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择优选择、网络邻近和路径依赖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这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的网络地位。在网络环境下,城市间的差距趋于扩大,城市网络地位的提升取决于城市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