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e Mississippi River Valley Alluvial Aquifer ranks among the most overdrafted aquif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e to intensive irrigation. Concern over declining water levels has increase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s of recharge. Numerous oxbow lakes overlie the aquifer that are often considered hydraulically disconnected from the groundwater system due to fine-grained bottom sedim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groundwater levels in and around a 445-ha oxbow lake-wetland in Mississippi were monitored for a 2-year period that included an unusually long low-water condition in the lake (>17 months), followed by a high-water event lasting over 4 months before returning to earlier low-water levels. The high-water pulse (>4 m rise)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track the impact in the underlying alluvial aquifer. During low-water conditions, groundwater flowed westward beneath the lake. Following the lake rise, groundwater beneath and near the perimeter responded as quickly as the same day, with more delayed responses moving away from the lake. Within 2 months, a groundwater mound formed near the centre of the oxbow (>3 m increase), with a reversal in the local hydraulic gradient towards the east. Flow returned to a westward gradient when the lake level dropped back below 0.3 m.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and nearby river stage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behavior. Recharge to the aquifer is attributed to rising water levels spreading over point bar deposits and into the surrounding forested wetlands where preferential flow pathways are likely to exist due to buried and decomposing tree remains. An earlier study in the wetland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redox potential in isolated zone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preferential flow pathways through the bottom sediments (Lahiri & Davidson, 2020). Retaining high-water levels in oxbow lakes could be a relatively low-cost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enhancing aquifer recharge.  相似文献   
202.
高明仕  赵一超  李明  曹志安  张健 《岩土力学》2014,35(8):2307-2313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岩巷道强流变四周均表现出大变形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全断面、全支全让O型封闭控制的支护原理。该原理强调,开挖初期就应对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断面进行强力支护,同时全断面又适时让压,在高阻支护力作用下又能适当释放围岩应力,达到对软岩巷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控制。通过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表面位移与支护力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力呈负相关关系。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原理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3.
松辽盆地深层是由30多个孤立的断陷组成的断陷群,火山岩气藏是深层勘探的主要气藏类型。以断陷盆地火山岩大气田形成条件为主线,从深层断陷形成的特征分析着手,通过剖析控源及控藏因素,总结断陷盆地大气田形成条件。指出NNE-NE和NNW-NW两组控陷断裂体系共同控制深层断陷群的形成和展布,断陷沿控陷断裂方向呈带状展布。断陷内火山机构具有明显受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特征,沿断裂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每个断陷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断槽组成,断槽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并自成含气系统,生烃断槽和火山岩在空间的有利配置是形成气藏的关键。环槽富集是深层断陷火山岩气藏最基本的规律,由于断裂控制了断陷、断槽、火山岩的形成分布,改善了油气运聚的通道条件,紧邻生烃断槽的断裂构造带是断陷内天然气有利富集区带;因此深部断裂控制了断陷火山岩气田的区域分布。勘探实践更进一步证明:对于断陷湖盆油气勘探,生烃主断槽是评价和勘探的关键单元;只要生烃断槽优质烃源岩发育,烃源岩与火山岩空间配置关系有利,对于“小而富”的中小型断陷(面积小于3 000 km2),也可以形成火山岩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大于300×108 m3),这些认识推进了勘探思路由寻找大湖盆大断陷到寻找生烃主断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4.
李并成  贾富强 《地理学报》2014,69(11):1718-1724
侯仁之先生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他多次深入沙漠地区进行历史地理考察,对沙区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学科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丰硕成果。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为今天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以及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他的学术思想及业绩,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5.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根据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特点,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与加强空间调控、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加强区域规划的迫切性;探讨了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并根据作者近3年来的实践,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内容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6.
杨斌  陈廷方 《测绘工程》2012,21(4):89-92
“GIS二次开发”课程不仅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且该课程又是衡量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标准之一.伴随着GIS产业化飞速发展,已有的“GIS二次开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结构体系相对落后、产业型开发方案相对较少等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7.
王志勇 《测绘工程》2012,21(4):93-96
针对"摄影测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摄影测量学"课程的特点和理论体系框架,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并进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8.
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项目教学法在备战全国测量比赛中的实践,详细地论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备战全国测量比赛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9.
根据遥感学科发展现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较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10.
测绘工程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焦作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河南省教学改革计划项目的研究,创造性地建立了校内普通测量、野外地形测量、市区控制测量及实验楼-人防地道模拟生产矿井测量等实习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