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0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9篇 |
大气科学 | 70篇 |
地球物理 | 162篇 |
地质学 | 248篇 |
海洋学 | 101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Soil erosion and runoff rates are assume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slope position. However, little knowledge exists about the hydro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pedon scale that support this ide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hydrological and erosional behaviour of soils at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55 mm was applied during one hour) were carried out on a south-facing slope with underlying limestone in south-east Spain. In the mean terms, the erosion rates (9 g m2 hr−1) and the runoff coefficients (12%) were very low at the scale of measurement (0·25 m2). The slope position does not affect erosion rates when the measurements are carried out under extreme dry conditions during summer. The low runoff rates found in summer under thunderstorms of high intensity (5 year return period) and the runon into surfaces with higher infiltration rates resulted in no detectable direct surface runoff (Hortonian) at the slope scale. This implies that erosion as a consequence of surface overland flow will only take place during events of high magnitude (55 mm hr−1) and low frequency (>5 years). Vege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soil erosion and runoff rates within the slope.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冰川流速是表征冰川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冰川动力学、气候变化以及物质平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冰川流速的影响因素多样,其中气象因子主要是通过改变冰川物质平衡、活动性以及水力特征来对冰川运动产生影响,所以冰川流速也可能与气象因子一样具有季节性差异。基于2017-11-06—2020-11-02期间31景哨兵1号(Sentinel-1)雷达影像,采用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辅助的偏移量追踪法对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境内然乌湖流域的雅弄冰川进行了冰川表面流速提取,并结合研究区冰舌面积变化以及气象因子(平均气温、降水量、降雪日数以及平均日照数)对雅弄冰川流速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弄冰川流速分布呈现中上部流速高而下部流速低的特点,且冰川中部主流线流速明显高于两侧速度。30组冰川流速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流速高而冬春季流速低。与流速变化相同,冰舌面积变化同样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面积明显大于夏季面积。与气象影响因子对比分析发现,气温、降水以及日照均对冰川表面流速具有正效应,促进冰川运动,而降雪抑制了部分热量及辐射传递,进而抑制了冰川融水过程,减缓了冰川运动。在气象因子影响力上,气温对冰川运动的效应最明显,降雨次之,日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С???????????????????????24С??????????????????????????????????????????????????????????????????????????????ε?仯??????????????????Σ???????????????????????????????????????????????????????????????????Ч???????????? 相似文献
4.
5.
闪电定位仪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仪系统所提供的多站综合定位资料和单站定位实况资料,结合9210系统所提供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以及T 213和日本的数值预报等资料,在做出24h降水预报的基础上,用闪电数据、云图等资料可制作未来3h降水预报。根据3h预报对作业点的作业条件进行指示,从而可为人影作业服务。经过试用验证表明,研究结果对人影作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体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86,11(2):16-23
本文从标量衍射理论出发,结合一定的物理意义,直接导出了一步彩虹全息术的成象位置公式;并根据可观察再现象的条件,从理论上导出了较为完整的成象位置关系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成象位置关系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当地表不规则时,用广义相遇法求取的折射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相遇法的广义相遇静校圆滑法。其步骤如下:①利用广义相遇法求出针对不同XY值的广义相遇速度解析值和时间深度值;②根据时间深度值求出"静校正量",然后从旅行时间中减去静校正量;③绘出广义相遇速度解析曲线,求出速度。其中的步骤②,是把所求的静校正量从旅行时间中减去,就是把地表的影响消除,所以得到的值基本不受地表的影响。对某一模型用此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地表比较小范围的突然变化,有很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广义相遇法求取折射层波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震源船上部署3套GPS接收机,并对3个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汇总和压缩,利用北斗短报文将压缩后的位置信息推送到陆海联测指挥部,实现对震源船航速、航向的实时监控.根据3个点位信息计算的实时震源船航向,有助于准确把握震源船在进行固定点悬停激发时的航向,克服了以往使用前后两个时刻推算的平均航向代替实时航向等问题.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短报文进行通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陆海联测指挥部可以实时查看震源船是否按事先设定的测线、事先设定的速度和航向进行作业,有效保障了监控平台对震源船的监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最佳小波包基的矿区植被及红边位置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包变换能同时对植被光谱信息的低频和高频分量进行分解,并能克服小波变换时间分辨率高而频率分辨率低的缺陷从而具有能够探测植被细微变化的优势。实验利用Hyperion高光谱影像对云南省普朗铜矿区植被像元的光谱进行最佳小波包基参量获取与植被信息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提取重金属污染下植被红边位置的最佳小波包基系数应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佳小波包基参量的植被信息识别及基于最佳小波包基系数的重金属污染探测具有可行性与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p3软件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了高精度单点定位有关问题的验证和分析;在IGS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产品中,较为深入地比较分析了快速产品和几种最终产品的定位精度、收敛速度及p3软件的正反算结果精度。得出以下结论:快速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相似;COD的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最高;p3软件的反算精度明显优于正算,且精度也比较均匀。这些研究成果对PPP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