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8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91篇 |
大气科学 | 72篇 |
地球物理 | 233篇 |
地质学 | 564篇 |
海洋学 | 143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332篇 |
自然地理 | 3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214篇 |
2007年 | 223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2.
江西省茅口—龙潭期地层研究的较为详细,可分为3区6小区,反映出当时古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沉积相带,它们沿走向相当稳定,沿倾向则有规律递变。但目前这种有规律的分布已经错乱,通过地层对比推知在武夷山、武功山及九岭山等地均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水平位移。正是这种水平位移导致了江西省二叠纪沉积相带的畸变与古地理图失真。目前这些山区的核心部位均无盖层,其原因不仅仅在于风化剥蚀,构造剥蚀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3.
基于栅格叠合的沉积物底质图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空间插值和栅格图叠合技术,分析生成沉积物底质图的方法,并以曹妃甸海区为例,以17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的粒度分析结果为依据,应用本文设计的方法生成这一海区的底质分布图,并用预留的20个采样点进行了精度分析和检验,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对生成的底质图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这一方法成图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存在对原始数据精度要求高、插值方法带来误差等问题。在借鉴传统底质图生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三维TIN模型对成图结果进行改进,最终形成一种结合地貌要素的栅格叠合的沉积物底质图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94.
因子分析结果受样品数量的影响,同一件样品的因子计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使传统因子计量方法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子计量模型法综合了因子计量的优点和利用模型找矿的思路,通过选定的某一典型地质单元计算因子计量系数矩阵,建立因子计量模型,用模型类比未知区。该方法使因子计量图的地球化学意义更加明确,并且可节省重新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因子计量模型方法和传统因子计量方法应用于某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因子计量模型法得出的地球化学异常规律性更为明显,更好地反映了区域地质构造与异常的关联性,有利于异常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95.
Current advances in computer hardw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have produced very large data
sets in a wide variety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e must harness this opportunity to visualize and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We have taken the task of data mining by implementing a map-like
approach over a web server for interrogating the data, using a client-server paradigm. The spatial-data is mapped onto a two-dimensional
grid from which the user (client) can quiz the data with the map-interface as a user extension. The data is stored on the
server, while the computational gateway separating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can be the front-end of a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electronic classroom, a survey, or an e-business. We have used a combination of Java, Java3D, and Perl for processing the
data and communicating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The user can interrogate the geospatial data over any particular
region with arbitrary dimensions and then receive back relevant statistical analysis, such as the histogram plots and local
statistics. We have applied this method for the following data sets: (1.) distribution of prime numbers (2.) two-dimensional
mantle convection (3.) three-dimensional mantle convection (4.)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flectance data over multiple wavelengths
(5.) molecular dynamics describing the flow of blood in narrow vessels. Using the map-interface, one can actually interrogate
this data over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9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GIS、RS、GPS等新技术将逐步被应用到区调填图中。应用GIS、RS、GPS填图涉及到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等过程 ,而最终形成多信息的数字化地图及其相关的数据库。这些数字化地图可十分方便地进行更新、查询及输出 ,从而更好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基于低频图方法对贵州省2011—2015年59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对应的500hPa低频流场进行EOF统计分析,建立贵州省强降水过程的统计预测模型,通过外推试验开展贵州2016年汛期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测,利用回算试验的预测准确率评估该方法的本地适用性。结果表明:影响贵州强降水的6个低频关键区分别为贝加尔湖以西地区(40°~70°N,80°~110°E,1区)、贝加尔湖以东地区(40°~70°N,110°~150°E,2区)、中国西南地区东部至华中地区(25°~40°N,100°~120°E,3区)、西太平洋地区(10°~40°N,120°~140°E,4区)、孟加拉湾地区(0°~25°N,70°~100°E,5区)和中国南海地区(0°~25°N,100°~120°E,6区)。当1、4区出现低频反气旋,3、5区出现低频气旋,2、6区有配合其它关键区的低频系统活动的环流配置为贵州省强降水过程预测模型。2016年汛期强降水过程进行预测试验的预测准确率为39.2%,表明低频图方法在贵州省强降水过程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