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423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孙吉娟 《测绘科学》2004,29(5):65-68
数据发现是数据共享的前提,本文根据NSDI空间数据共享的要求,针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网络发现所面对的技术问题,结合国际国内最新的影像、栅格等地理数据交换标准,为了将原有的遥感影像数据库加入NSDI影像库,进行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遥感影像元数据库内容设计、分级结构模型设计,并基于目前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将传统的、孤立的、多源的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加入NSDI遥感影像库,实现快速数据检索的便捷途径和系统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32.
大气中O3和CO2增加对大豆复合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辉  王春乙  白月明  温民 《大气科学》2004,28(4):601-612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中黄14"进行了长时期不同O3和CO2处理的接触试验,模拟研究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发育期、黄叶率和绿叶率、根瘤、生物量及其分配、产量结构、籽粒品质及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O3浓度倍增,发育期明显提前;生物量最多可减少近一半,产量最多减产60%以上;粗蛋白含量增加6.2%,粗脂肪含量降低7.6%;叶片脂膜过氧化加剧.单独CO2浓度倍增,开花后发育期有所延迟;对生物量及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成熟时总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比T5增加21.0%和20.3%;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3.3%和1.6%;结荚前叶片脂膜过氧化反应减轻.CO2和O3持续倍增和逐渐达到倍增交互作用处理,在生物量、产量方面表现为CO2的影响大于O3,在叶片膜保护系统方面表现为O3的影响大于CO2,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叶片脂质过氧化加剧.熏气处理均可造成:黄叶率上升,绿叶率下降,凋落物增加,且单独O3浓度倍增的处理最明显,通气仅10天黄叶率就高于5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下降,且单独CO2浓度倍增的处理最明显,尤其在高湿阴天,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变化最高分别可达增加234.0%和下降58.5%.  相似文献   
933.
From photometric observations and star counts, the existence of a bar in the cen-tral few kpc of the Galaxy is suggested.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our Galaxy is surrounded by a massive invisible halo.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of the Galaxy is therefore made non-axisymmetric generated by the central tfiaxial bar, by the outer triaxial halo, and/or by the spiral structures. Selecting nearly 300 open clusters with complete spatial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d ages, we were able to construct the rotation curve of the Milky Way within a range of 3 kpc of the Sun. Using a dynamic model for an assumed elliptical disk, a clear weak el-liptical potential of the disk with ellipticity of ε(R0) = 0.060 ± 0.012 is detected, the Sun is found to be near the minor axis, displaced by 30°± 3°. The motion of the clusters is suggested to be on an oval orbit rather than on a circular one.  相似文献   
934.
湿地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关于湿地和水体的不同提取方法及结果,确定了适合于白洋淀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改进的指数方法和谱间关系法分别对淀区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了定量化提取。鉴于白洋淀淀区湿地主要包括开阔水体和芦苇区两部分,将淀区内湿地和开阔水体进行几何拓扑后,得到淀区内芦苇区的范围。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白洋淀湿地及其组成部分提取的综合方法,为利用遥感技术在白洋淀淀区内提取湿地及相关信息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35.
受地形、地质等条件影响,明渠收缩过渡段在输水工程中十分常见,过渡段长度过短,会导致水面波动,水体紊动加剧。为研究明渠不同长度过渡段内纵向时均流速及紊动强度的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利用二维电磁流速仪ACM2-RS测量了渠道内沿程中垂线不同深度处瞬时流速。试验结果表明:收缩段内,纵向时均流速沿程增加,紊动强度沿程降低,遵循涡旋的拉伸机制和线性扭曲理论;受二次流影响,最大流速位于水面以下,且最大流速的位置随二次流作用的增强而降低;不同长度过渡段对下游纵向流速分布和紊动强度影响不同,过渡段越短,下游水流紊动越强,但非渠底附近紊动强度沿垂向先减后增的规律不变。  相似文献   
936.
在梳理网络舆情大数据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的发展现状作了全面分析,结合舆情监测系统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和现有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空间大数据环境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软件架构,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数据采集及处理、地理空间专题网络舆情的可视化、地理空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网络舆情的时空关联性分析等功能。研究已得到一定的实践检验,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可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的高效性,能有效监测网络热点事件,做到科学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37.
数据来源是数据可靠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是地理空间数据本体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来源这一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来源的涵义,建立了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的概念体系和来源本体概念间关系及其属性的形式化表达方法,并构建出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最后,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数据资料为例,基于来源本体库,利用RDF从来源角度实现数据的语义关联,通过web前端框架D3.js技术实现数据与其来源信息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基于来源本体的数据关联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来源信息描述不规范的问题以及能够支持地学数据语义检索、智能推荐等应用,为促进地学数据共享和数据关联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8.
王涛 《陕西地质》2010,28(2):98-10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中,地质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看,1976年到2006年的30年间,仅仅因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给西安城区(200 km2)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元。地裂缝与地面沉降主要造成住宅、厂房、车间的破坏;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等的爆裂、破损;公路、铁路、地铁、桥梁的破坏;还有城市水灾、安全高程损失、  相似文献   
939.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4):127-136
Abstract

This article documents regional demand for human-environm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via assessment of public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known as the Dust Bowl. The steadily eroding knowledge-base on the topic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desire for enhanced Dust Bowl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gionally focu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utilizing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family interviews, and repeat photography were created to help redress shortcomings in human-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Great Plains at a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940.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205-213
Students in U.S. geography programs face particular challenges that may discourage them from taking advanced GIScience courses and considering geospatial caree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delivery, and evaluation of a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 sophomore-level, required geography course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concern. The course, Digital Earth (D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principle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maj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ITs) early in their academic careers. The success of DE is evaluated by exa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urse excited students about GIScience and motivated them to take higher level elective geospatial courses. Results suggest that DE generates considerable student interest in GIScience, prepares students reasonably well for elective courses, and greatly inspires them to seek a geospatial care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