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1篇
  免费   1162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测绘学   712篇
大气科学   1411篇
地球物理   2113篇
地质学   2516篇
海洋学   700篇
天文学   165篇
综合类   525篇
自然地理   68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各类金、铜和铜—镍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金、铜和铜—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金矿床(点)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铜矿床(点)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点)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
总结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工作经验,提出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自由观测面的条件下,反射界面可分为简单倾斜平面、规则曲面和自由反射界面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讨论共反射面元的叠加方法。综合一般情况下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提出了“鳞片法”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93.
多元回归模型在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坝的失事事故中,渗透破坏占了30~40%。坝基渗流长期观测资料是病险土石坝渗透稳定性预测的主要依据。多元回归模型是定量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力工具。本文根据坝基水文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渗流场的非平面性,将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应用于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给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计算算例。通过对陆浑水库的研究分析,对坝基渗透稳定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有了进一步认识,成功地解决了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坝基渗流问题,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运行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与其它方法结论一致,从而证明多元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
江苏高邮地震台地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80年至2002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江苏及邻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5.
地电场和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电阻率观测会干扰地电场的观测数据发生大幅度变化。本主要探讨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消除这种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并给出了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isolated at the base by means of 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s (HDRB). The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using a stochastic approach, and a Gaussian zero mean filtered non‐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 is used in order to model the seismic acceleration acting at the base of the structure. More precisely, the generalized Kanai–Tajimi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non‐stationary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motion. The hysteretic differential Bouc–Wen model (BWM) is adopted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behaviour both of the base isolation device and of th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stochastic linearization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 i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statistical moments of the non‐linear system response in the state space. The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response covariance matrix is then solved by using an iterative procedure which updates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at each step and searches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response covariance matrix equation. After the system response variance is estimate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e final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assess the real capacity of base isolation devic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tructures from seismic actions, by avoiding a non‐linear response, with associated large plastic displacements and, therefore, by limiting related damage phenomena in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elements. In order to attain this objective the stochastic response of a non‐linear n‐dof shear‐type base‐isolated building is analysed; the constitutive law both of the structure and of the base devices is described, as previously reported, by adopting the BWM and by using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this model, able to suitably characterize an ordinary building and the base isolator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The protection level offered to the structure by the base isolators is then assessed by evaluating the reduction both of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the hysteretic dissipated energy.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藏过程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活动陆缘是板块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也是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世界各地非活动陆缘地区水合物富集情况的系统分析,发现断褶组合构造、底辟构造以及“麻坑”地貌(Pockmark)与水合物的关系密切。尽管模拟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下同)是最重要的水合物识别标志,但水合物与BSR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非活动陆缘具有丰富的烃类物质来源和适宜的温压条件,而断裂-褶皱组合构造、垒堑式构造和底辟构造等则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富集和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便于最终形成水合物。非活动陆缘的深水区往往发育有多期叠合盆地,因其物源、温压、构造和沉积条件的内在关联性,常常形成深部石油、中部天然气、浅部水合物的“三位一体”烃类能源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8.
GIS空间过程建模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GIS空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建模的概念,提出了空间过程建模系统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其功能需求和主要的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99.
蒋玉明  胡伍生  张志伟 《现代测绘》2003,26(1):17-18,23
本文通过对路基施工沉降观测的精度分析,提出了路基施工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路基施工沉降观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观测措施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无验潮模式下的GPS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小计  何义斌  赵建虎 《测绘科学》2003,28(2):29-30,34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模式定型于利用GPS测定水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深度,附之以瞬时潮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这种模式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取得完满的结果。但当验潮条件不具备时,该模式将不能获得测点的高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下地形测量思想,该思想不用专门测定潮位,而直接利用GPS的RTK测量技术,辅之以姿态测量和补偿,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该方法被验证是正确的,希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