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在通讯技术、计算机、现代光学等各个方面都要用到Walsh变换,又如:为了减少图象处理中的复杂性和压缩图象传输中图象所占的频带,就要借助干Walsh变换。在快速Walsh变换中,往往先考虑Walsh—Hadamard变换;然后经过置换,可以转化为Walsh—Kaczmarz变换、Walsh—Paley变换。根据这些变换阵之间的关系式,我们研究了并矢矩阵的性质,以及变换阵的约化(reduction)算子D(m)。在[1]中,各变换阵在D(m)作用下,是通过另一种算子即所谓扩展(expansion)箅子表示它们的递归关系,本文则直接从D(m)给出三种变换的递归关系,这在计算上更为方便一些。  相似文献   
132.
利用算子运算的方法,对求定外空扰动引力的Bjerhammar方法、虚拟点质量方法以及虚拟单层密度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利用Possion核的再生特性及球谐函数的正交性质,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实用计算中各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3.
基于熵算子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地震勘探中,储层裂缝发育带探测是一个热点和难点,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新的探测方法也不断被提出,都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将基于墒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进行裂缝发育带的检测。此方法采用去噪处理后的地震记录,根据图像处理的方式首先计算出指数墒,然后利用边界存在概率自动确定出阈值,通过比较墒和阈值来确定图像的边界。并将此方法用于实际资料处理,检测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134.
大间距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最小二乘方法的大间距地震道数据重建方法,通过对大间距地震数据空间加滑动窗口,对每个窗口的数据结果采用预测误差算子计算加权系数进行加权叠加处理而得到空道的结果,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用来进行大间距地震道数据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5.
振幅保真的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5):1410-1430
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真振幅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对各种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偏移振幅作出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为了得到正确的偏移振幅,叠后偏移之前必须进行球面扩散校正.但是,作为叠后相位移偏移算法的推广,Dubrulle氏的共炮检距偏移除了零炮检距和平层两种特例外,它不能给出正确的偏移振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单程波单炮偏移不是保振幅算法.利用真振幅单程波方程分解和校正地表的初值条件,我们可以将常规偏移方法改造为真振幅算法并且证明在高频渐近的意义下,新方法的偏移振幅等价于Kirchhoff反演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单平方根算子和双平方根算子输出真振幅共反射角剖面.我们的分析指出,这时正确的成像条件为乘积pUp*D.与真振幅共炮偏移所需的商型成像条件pU/pD相比,共反射角偏移的计算稳定性大为改善并且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有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从能量泛函的角度着手,基于速度梯度,采用最速下降法推导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速度模型平滑公式,用于解决射线类偏移成像过程当中速度模型的平滑处理问题.同时针对偏微分方程速度模型平滑系数中阈值k的选取对速度模型空间结构的影响,在简单的高速体速度模型上分析了不同k值的选取对原始速度模型空间结构的改变,并通过射线路径和时间场的对比分析证明偏微分方程速度模型平滑处理相对于卷积算子平滑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在Marmousi、Sigsbee2A原始速度模型以及平滑处理后的速度模型上的成像结果分析验证偏微分方程模型平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季海萍  吴浩云  吴娟 《湖泊科学》2019,31(6):1525-1533
作为流域内水资源调蓄和调度的中枢,太湖的出、入湖水量格局随着一系列工程、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已然改变.基于1986-2017年近30年的环湖出、入湖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对环湖及地区出、入湖水量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并讨论了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986-2017年,环湖年入湖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增加,年出湖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在21世纪初后期突变增加;多年平均年入湖总量突变后较突变前增加了29.66亿m3,多年平均年出湖总量增加了18.63亿m3;江苏入湖水量增长率、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3%和84%,出湖水量增长率、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1%和48%;浙江入湖水量增长率、增长贡献率无明显改变,出湖水量增长率、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6%和31%;望虞河出入湖增长率最大,但增长贡献率不大;太浦河出湖增长率、增长贡献率无明显变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抬升了太湖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对年最高水位影响较小;水利工程调度对出、入湖水量的影响逐渐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兰(州)天(水)武(都)水准监测网1973~2014年水准资料,获取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所在区域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1)从1999~2006年区域垂直形变场来看,本次地震位于NNW-NWW向隆起带至近EW向相对下沉带的转换位置,也是反映岷山与秦岭之间构造活动的差异带附近。2)从震中以西附近沿NNE向的陇西-岷县水准剖面演化过程来看,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最终表现为震前突变。由分时段结果来看,1973~1993年,在漳县至岷县之间出现最大上升幅度近40 mm的压性隆起区;1993~2008年,隆起区消失且转平,期间剖面整体呈波动状态,幅度在±10 mm之间,西秦岭断裂、临潭-宕昌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垂直差异运动;2008~2011年,相对陇西盆地,漳县至岷县之间跨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近40 km长的下沉梯度带,其中距震中16 km以内的武定80、武定78、武定77等3个水准点同步出现向下突变,接近或大于1973年以来正常变化幅度的2倍;2011~2014年,漳县、岷县间相对陇西盆地恢复以逆冲隆升为主,但震前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的形变梯度带已不存在,而上述3个水准点也恢复至震前波动区间。3)在总结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于震前是否出现形变加速或突变特征的争议认为,只要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足够,至少对某些构造区域的中强地震还是可以捕捉到震前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39.
边缘检测是处理与剖析图像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文字识别、车牌识别、遥感特征地物的提取等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图像有着不同的特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对所有的图像及地物的特征进行边缘检测。针对这一不足,本文首先探讨了4种经典的二值化算法和相应的改进二值化算法,并将经典算法与改进后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利用Canny算子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出结论,迭代法和改进的迭代法与Canny算子相结合作为边缘检测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0.
The underground water quality model with non-linear inversion problem is ill-posed, and boils down to solving the minimum of nonlinear function. Genetic algorithms are adopted in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of groups by iterative search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the encoding strings as its operational objective, and achieving the iterative calculations by the genetic operators.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inverse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with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