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4篇
  免费   1418篇
  国内免费   1459篇
测绘学   2997篇
大气科学   853篇
地球物理   2067篇
地质学   3908篇
海洋学   1179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703篇
自然地理   74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固体化学盐样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矿产资源,目前缺乏盐湖样品分析相应的国家标准,在分析固体化学盐样的实验室对该类样品的分析方法没有统一规范,因此对固体化学盐样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30—2006),介绍了氯化物及硫酸盐型固体化学盐样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及判断方法,包括在样品加工过程中掌握矿区的盐样类型,提供水分的检测数据;将盐样分析数据的离子质量分数换算为化合物质量分数时,要正确把握各种化合物的换算顺序和原则;利用阴阳离子平衡原理初步判断样品分析质量;充分了解样品的分析结果,根据配盐后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通过分析元素加和判断样品分析质量;通过离子间的关系、加标回收和重复性实验、不同分析方法比对来判断样品分析质量。简要提出了氯化钠、氯化钾、高纯氯化镁、高纯氯化锂等特殊固体盐样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固体盐样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2.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提出了用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定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概率分布法订正配对的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的方法。以2001年973“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期间获取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为例,比较了合肥、马鞍山和宜昌、荆州的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的改变对观测数据对比的影响;分析了这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测量误差引起的风场反演的误差。结果表明:两对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合肥与马鞍山雷达的回波强度有一定差异,径向速度也有1~2 m/s的差异。风场反演的误差与风场的方向、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在两个径向速度夹角在40°~140°范围内,共面上的风场的反演误差在1~2倍的雷达探测径向速度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各个环节均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对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在灾害规律演变、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类自然灾害对国家公共安全仍存在很大的威胁;我国目前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三个转变”需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简要论述了气象、海洋、地质、地震、生物五大自然灾害对国家公共安全的影响,并根据我国目前监测预警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10 a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发展战略要从加强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综合监测能力、构建高效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以及发展减灾避灾和救灾技术四个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95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5.
A 17-benchmark geodetic network in the volcanic area of the Teide Caldera, Canary Islands has been utilised several times since 1982 to detect crustal movements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 activity within the network, as well as a procedure for solving configuration problems. The network is located on the mid-western side of the Caldera, whe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zones that both have benchmarks.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sensitivity test of this geodetic network for volcano monitoring purposes. To do so, we use a deform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a dike intrusion in a homogenous half space. The depth and location of dike are chang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the effects produced (displacements).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intruded dike are found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both the displacement pattern and magnitude. When the dike is close to the surface, there is an inversion of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pattern and very large surface displacement at certain benchmarks. Such phenomena can serve as precursors of such dike eruptions. Our study show a clear need to extend the existing geodetic network to cover the full island for volcano monitor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956.
Surface arrays beca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induced seismicity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eriments and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luid injection on the fracturing process of microearthquakes. The layout of sensors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task because it controls the accuracy of event locations and retrieved seismic moment tensors. We simulate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grid sensor arrays characterized by a different number of sensors, array span, sensor spacing, depth of sources and various shear/tensile source mechanisms of events. The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synthetically calculated P-wave amplitudes with added random noise. A bias in the solutions is evaluated by errors in the double-couple percentage of inverted moment tensors because the double-couple errors inform us abou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network to detect the shear/tensile fracturing mode of induced micro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double-couple percentage is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offset-to-depth ratio R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half of the network size to the event depth. The optimum value of R is in the range of 0.75–1.5 irrespective of the type of the focal mechanism. If 121 (11 × 11) sensors are distributed in a regular grid and recorded data are characterized by a 10% random noise, the double-couple error is less than 6%. This error increases, if R is not optimum or if the number of sensors is reduced. However, even sparse arrays with 49 (7 × 7) or 16 (4 × 4) sensors can yield a reasonable accuracy, provided the surface grid arrays are designed to have an optimum size.  相似文献   
957.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台站监测工作实际,研制一款地震观测仪器自动监控软件。该软件适用于不同网络环境下IP类仪器设备的网络实时或定时自动监控,地球物理观测类仪器时钟、状态和观测数据的定时自动监控,能自动识别当日观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变幅异常、干扰、地震和限幅等信息,无需借助其他硬件和软件即可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实现对仪器原始观测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手动恢复,及对仪器的一键重启和校正时钟等控制类操作,无需跨平台操作即可查看当日观测数据曲线及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对仪器的统一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958.
光纤监测技术具有分布式、精度高等特点,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限于监测成本较高与监测环境复杂,目前地面沉降光纤监测多通过人工采集数据,限制了在特殊环境变化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实时信息获取。文章在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弱光栅技术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利用弱反射光栅、时分复用、物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4G无线通信手段实现了地面沉降在线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客户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将其应用到衡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结果表明:钻孔内土层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以黏性土为主的隔水层(Ad2、Ad3、Ad4);受季节性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钻孔100~400 m深度范围内砂土含水层存在波动变化,在监测期内,冬季略回弹,随后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呈现压缩趋势。监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得整个地面沉降监测流程趋于自动化、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9.
基岩标是指在覆盖有松散地层的区域内为更准确测定地面沉降量,穿过覆盖层埋设在稳定基岩卜的标杆直通地面,经过保护处理作为相对稳定的基岩水准点。具有标孔要求高、基岩面判层准确、标杆安装要求高等特点。通过浙江省宁波市2座基岩标施工的实践,探讨了确保基岩标质量的关键技术和控制措施,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60.
本文介绍渤海辽东湾实验区AI平台丛式定向井最后钻完的3口侧钻绕障井。在有邻井和本井套管磁干扰情况下,特别是与邻井间距最小仅为0.6m,采用陀螺定向侧钻以及导向钻井技术相结合,安全顺利的钻完了这3口井。总结和介绍了侧钻、防碰的工艺特声,以及安全措施。研究和分析了使用陀螺定向侧钻,钻速与造斜率,井眼轨迹合理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