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土体本构关系出发,严格证明了在线性加载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这和岩土工程实际加载相类似),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并由此建立了新的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2.
Based on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il, the proof is made for that s-t curve appears “S” shape when the load is increased linearly, which is similar to construction process. A new model of forecasting the relation of settlement-time is presented. Case history show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23.
EU-US (European Union-United States) interac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have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in recent years. To do this scholars have tended to focus on a small number of high profile processes, such as the formal complaint of the US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regarding the regulation of GMOs in the Europe.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se developments of this kind but overemphasis on them has also lead to a distorted view of the case and a failure to appreciate the significance of other, less visible, types of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 instead o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roles played by various EU-US transnational networks—The Transatlantic Business Dialogue, The Transatlant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he Transatlantic Consumer Dialogue, The Transatlantic Environmental Dialogue and the EU-US Consultative Forum on Biotechnology. These networks have been trying to shape the regulation of GMOs in both jurisdictions since the mid 1990s. By analysing them through a ‘governance lens’ we find that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EU-US inter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and influences around the regulation of GMOs. This gives u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24.
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采用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将地震作用下的土层位移以强制位移的方式施加到整个土层上,从而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本文以天津某地铁盾构隧道为例,采用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进行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抗震分析计算。为了验证该方法在复杂软土场地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适用性,以时程分析法为基准,对比分析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3种方法计算出的盾构隧道结构内力图和内力峰值。研究表明,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及易操作性,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抗震设计拟静力方法。  相似文献   
25.
由共聚法制得的铁铝复合交联剂交换钠基蒙脱石层间的水合钠离子,再经SO42-改性处理制备了铁铝复合层柱粘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FT-IR和BET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铁铝复合交联粘土SO42-改性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对探针反应的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由实验确定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达92.2%,反应中无副产物产生,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6.
吴平霄  廖宗文 《矿物岩石》2003,23(2):113-116
利用有机-无机(矿物)控释材料对碳酸氢铵进行改性,制成改性碳酸氢铵。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等重条件下,改性碳酸氢铵较普通碳酸氢铵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改性碳酸氢铵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晶体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差热分析结果也表明,改性碳酸氢铵的热分解温度比普通碳酸氢铵提高30℃。这种晶体结构的变化增加了改性碳酸氢氨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其肥效并提高了N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二异氰酸酯与壳聚糖的交联反应,其产物与壳聚糖相比,酸溶解度由82.04%降到58.08%。DSC曲线表明,交联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对低价重金属离子(Hg  相似文献   
28.
杨眉  沈上越  蒋鹏 《矿物岩石》2001,21(4):19-22
重质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矿物填料,经过表面改性,可以将其由普通填料变成性能优越的功能填料。本次研究选用鄂西优质重质碳酸钙为试验样品,采用干法表面化学改性方法对重质碳酸钙实施了改性,通过测定改性重质碳酸钙的活化率、湿润接触角、固液悬浮体的粘度、白度及表面化学成分对其性能进行考察,并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试验显示,改性重质碳酸钙充填丁苯橡胶的性能良好,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9.
ASTER-GDEM数据在大兴安岭北段地貌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典型高程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大兴安岭北段的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呈现平原(台地)与丘陵地貌,地势相对平缓,呈北北东向延伸展布,存在多期隆升,受到北北东向区域构造控制,且遭受北西向构造活动改造;高程剖面揭示研究区存在多级剥夷面(或面状地貌面),最多可划分5级,且在各段、各坡向上发育特征不一,北北东向构造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强于近东西向构造,其活动强度上北段明显强于中、南段;面积-高程积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期的晚期,山体处于隆升晚期或趋于稳定阶段,但北西向构造活动,形成大量狭长的新生沟谷.  相似文献   
30.
非地转湿Q矢量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q),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将其应用于一次梅雨锋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岳彩军改进的湿Q矢量(QM)、原非地转湿Q矢量(Q*)、非地转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500 hPa高度上的Q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位置对同时刻的降水强度及雨区位置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Q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