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影像地图集是一种基于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以城市为空间表达对象的城市地图品种,本文以《乌海综合影像地图集》为例,探讨了现代影像地图集不同于以往影像地图集的特点和总体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2.
The late glacial and the transition towards the Holocene marked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a global scale. In western Central Mexico, few records span beyond the Holocene,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Pleistocen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Here we report on the pollen record of a composite sequence made of three cores that cover the last 50 ka (thousands of calibrated radiocarbon years before present) in the Zacapu Basin, western Central Mexico (~1970 m asl). The conjunction of modern pollen rain from the area with the composite fossil pollen sequence from cores Cantabria, Cantabria 1 and CEMCA Point‐1 provid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area. Recognition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patterns through individual modern pollen taxa proved difficult, but multivariate analysis separated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No‐modern‐analog communities relative to the modern vegetation cover of the area were evident,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drought. Apparently, summer precipitation was significant before 40 ka and after the deglaciation. However, this moisture source declined from ~40 to 10 ka because tradewinds from the Gulf of Mexico were blocked by the eastern mountains of Central Mexico as a result of lower temperatures. By contrast, westerly and northerly winds were enhanced by maximum ice cover from ~19 to 17 ka, providing abundant winter precipitation and therefore preventing extreme drought in the area.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3.
回顾了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历史过程,并对地震动力分析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从新的角度加以阐述,同时给出体系地震动力分析的应用前景,以促进经典的传统理论方法、近似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的综合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地震动力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54.
探索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和现代CAI教学技术两个条件支撑下,阐述在测量学课程体系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方法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This is a first foray into the historical start and early years of chemometrics from about 1972 onwards.We have gathered interviews with three originators(Kowalski,Wold and Massart)as well as with aselected group of six other well-known chemometricians who gradually became active in the 1970s(Christie,Clementi,Hopke,Martens,Brown and Deming).The interviews include amongst a host ofsubjective recollections a succinct record of the key historical literature as highlighted by the interviewees'own rankings of‘earliest’and‘best’.A discussion of the most general commonalities in these interviews together with other historicalmaterial is present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5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建立了由"地籍空间分辨率圆锥"和"地籍时间参照系统"构成的区域地籍信息模型,阐述了现代地籍信息与社会公共信息整合关系在地籍空间定位系统、时间参照系统、边界系统及环境系统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秋季东亚中、低纬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西南干旱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秋季不同ENSO状态下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差异,并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和南海之间环流形势在2009年秋季发生不对称变化,造成两地上空气压梯度减小,孟湾和南海上空分别出现一个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中心,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处于两距平环流中心之间偏北距平风控制之下,使得进入我国的西南气流异常减弱。水汽输送随之出现变化,南海南部季风低压水汽环流圈异常偏强,孟湾和南海水汽主体经中南半岛重回南海而未进入我国,最终造成我国西南降水异常偏少,出现干旱。这段时间内,西南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了干旱程度。在El Ni o年,我国西南及江南地区秋季水汽通量比La Ni a年明显增大,西北及华北则减少。2009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南海一带水汽输送特征与普通El Ni o年特征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状态,经对2009年秋季东亚El Ni o影响特征作简单模拟还原和分析,认为上述差异可能与El Ni o反气旋环流影响位置偏北有关。  相似文献   
58.
吴尚时(1904-1947)是中国近代地理学重要开创者之一。1928年吴尚时获金牌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考取公费前往法国学习地理学。他先后就读于里昂大学和格日诺布尔大学,授业于A. 阿历克斯,M.巴尔台和R.布朗夏尔等,布氏是维达尔·布拉什知名弟子。1934年吴氏学成归国,任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1939-1945年任地理系主任。时逢日军侵华,学校不断搬迁逃避战火,华南、西南千里迁徙之途成为先生的野外考察路线,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坚毅意志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先生学术文稿泰半完成于此艰危时期,过度的劳累和极度困苦的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47年,先生去世,年仅43岁。  相似文献   
59.
冲绳海槽现代张裂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东海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的冲绳海槽为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弧后断陷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地貌特征。自中新世末以来历经了4个强烈拉张的演化时期,目前已达到张裂的高级阶段。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海槽中的现代拉张作用仍在进行,表现在海槽轴部快速沉降形成地堑槽,对称分布的张性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从老至新排列的磁异常务带以及高地热流、频繁的地震活动等,充分体现了冲绳海槽的现代扩张特点。  相似文献   
60.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不同年代海图或地形图对比、不同年代的卫片对比、野外地质调查、不同年代潮滩剖面测量及对比等,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冲淤速率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黄河尾闾1996年6月进行人工改道向东流入海,开始堆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第11个叶瓣,推测这次改道可能是第3个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呈第一、第二、第三亚三角洲逐次向东偏北方向推进之势。现代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海岸带可分成7个冲淤状态不同的岸段:大口河至顺江沟岸段为相对稳定海岸段;顺江沟至挑河口岸段为弱蚀退岸段;挑河口至106站岸段为强蚀退岸段;106站至孤东油田段为石堤护岸强制稳定海岸段;孤东油田至大汶流海堡岸段为强淤进岸段:大汶流海堡至淄脉沟岸段为弱淤进海岸段;淄脉沟口至胶莱河口岸段为稳定海岸段。预测10a内,各海岸段的冲淤状态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海岸段的蚀退或淤进速率有逐渐减缓之趋势。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变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