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variations of human activity – specifically changes in intensity and similarity – in urban environmen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component of those eminently complex systems. Using large volumes of user-generated mobile phone data, we derive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files that we use as a proxy for the collective human activity. In this article, geo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geovisual analytics such as self-organizing maps (SOM)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of these profil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ctive human activity. We evaluate the merits of SOM as a cross-dimensional clustering technique and derived temporal trajectories of variations with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files. The trajectori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ngth are discussed, suggest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intensity and similarity in collective human activity. Trajectories are linked back to the geographic space to map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trajectory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trajectory lengths suggest that mobile phone activit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ity, and so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Our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ce-time social dynamics within 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2.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需求日益增长,在GPS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LBS与移动GIS结合成为可能,并在专业领域和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基于LBS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SOA架构概述和特性分析,探讨了基于SOA的LBS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实现策略,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3.
介绍移动GIS的特点和LBS定位技术,针对目前地名地址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准确、不规范和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从外业拍照、数据采集、内业录入到数据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流程,并开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系统,其次,介绍地名地址采集系统的实现和功能配置,并结合实例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系统既简化了地名地址的采集流程,同时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的种类复杂、分界不清、分界点精度要求高等问题,研制集GPS,Mobile GIS,PDA,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土地集约利用信息采集终端系统,为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5.
将具有跨平台性的Flex移动开发技术与ArcGIS Server ,ArcGIS Flex API等GIS相关技术结合,构建了跨平台移动GIS并应用于山西省襄汾县土地信息管理工作中,在多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上实现了土地信息数据查询、地块信息实时更新、移动GPS定位等功能。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为移动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上提供补充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
利用GPS流动观测站200 km范围内站点的连续观测时间序列提高GPS流动观测的定位精度,探讨GPS流动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流动观测站点速度测量值与连续观测结果差值标准差在改正后平均减小37.97%;2)TAIN、CASH两个站点的同址观测实测值改正后偏离值平均减小38.9%。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金属活动态的理论依据、成晕机制及提取方法,并应用金属活动态提取法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覆盖区对已知矿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在高寒森林覆盖区,利用金的水提取态异常强度低,异常不明显,而金的粘土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异常清晰地反映在矿体上方,异常强度居于中等。金的有机质结合态异常值虽然高,但容易受有机质在样品中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异常出现多个峰值。总之,利用金属活动态提取法在高寒森林覆盖区进行找矿可以快速有效地确定异常,但要注意排除过多有机杂质在提取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基于移动Agent的网格资源信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管理是网格中间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网格资源进行组织、分配、调度。其中资源信息管理是资源管理的基础,关系到资源分配、调度的效率,进而影响网格的整体性能。分析了现有的网格资源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基于移动Agent的资源信息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99.
本文研究了应用VSAT技术建立大震现场紧急通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规定了该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未来陆地地震救灾移动卫星通讯计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和为移动用户可能提供的通讯业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移动轨迹聚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轨迹数据是人类移动行为的表征,能够映射出人的出行模式和社会属性等信息。怎样有效挖掘轨迹数据蕴藏的人类活动规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通过轨迹聚类发现行为相似的类簇,从而探究群体的移动模式是轨迹挖掘和深度应用常见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根据轨迹数据的特点,将轨迹数据模型分为轨迹点模型和轨迹段模型,并据此定义相应的相似性度量:空间相似性度量和时空相似性度量;然后,对两类模型的聚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不同聚类算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不同应用选取聚类算法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移动轨迹数据聚类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