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近年来,低秩矩阵重建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与生物信息学等众多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中,迅速发展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主要涉及矩阵填充与稳健主成分分析2大问题,即分别从精确且不完全的采样矩阵元与从大误差矩阵元的分布较为稀疏的观测矩阵中恢复出原始低秩矩阵。鉴此,本文定义了稳健矩阵填充,即从非完全且存在稀疏误差的采样矩阵元中精确恢复出原始低秩矩阵,通过最小化核范数与l1-范数的组合构建了相应的凸优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增广分部拉格朗日乘数法来求解此类最优化问题。通过将其应用于混合高斯与椒盐噪声去除的问题中表明,此算法对具有规则纹理及相似结构内容等低秩特征的影像中混合噪声的去除效果较好,其能同时去除影像中的椒盐噪声与高斯噪声,且有效保留影像中的纹理细节等信息;当影像中椒盐噪声密度较高而高斯噪声相对较小时,其去噪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932.
针对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光谱复杂,其非线性特征,传统LSMM分解模型难以进行有效的混合像元分解的不足。通过基于SVR的二端元混合像元分解的研究,从真实遥感影像上获取典型的植被、非植被光谱信息,构造二端元混合光谱库,进行SVR模型的混合像元分解。当样本量为6%时,交叉验证获得最佳模型参数(C=1024.0和g=4.0),进一步对全部混合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实验结果表明:SVR分解结果RMSE为5.95,R2为0.958,优于LSMM方法(RMSE=7.71,R2=0.932),且在各个不同真值丰度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证明该方法对于非线性混合光谱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推广能力。此外,该方法的精度不随训练样本量的增加呈明显变化,体现出SVR在有限样本情况下能够保证高效率的训练能力。  相似文献   
933.
近年来,混合沉积显示的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意义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羌塘盆地是目前国内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战略选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研究区侏罗系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笔者对研究区广泛分布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研究发现:区内中侏罗统混合沉积表现为混积岩、混积层系两种形式;对岩性、层系及组合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它们主要形成于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沉积环境,把混合沉积划分为4个三级地层层序,提高了地层划分的精度,建立了研究区中侏罗世雀莫错期、布曲期、夏里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混积岩中最显著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胶结、破裂和溶蚀作用,其中以破裂作用、溶蚀作用最为发育,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可为沉积储层预测及研究区的石油普查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4.
复合金属氧化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中镁铝复合氧化物(简称MMO)则大量分布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蒸发河湖相和海相沉积岩等之中。本研究以镁铝水滑石(HT)煅烧产物MMO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时长,考察并揭示MMO在富硅、碱性和160℃水热条件下的结构复原特性及其转化机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该条件下MMO首先复水形成水滑石相,进而水滑石相逐渐向皂石转化,并伴有钠霞石等杂相的形成与溶解。29Si和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MAS NMR)的结果证明,在皂石结晶过程中,Al3+优先占据四面体片层的四配位位置。该研究对揭示水滑石稳定性、水滑石与硅酸盐矿物异相成核与生长、热液类型的天然皂石矿床的形成过程等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5.
东濮凹陷盐湖相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薄弱。采用色谱/质谱(GC/MS)等常规技术,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卫城地区油气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具有植烷对姥鲛烷优势显著、伽马蜡烷富集、升藿烷“翘尾”、甾烷异构化程度较低等咸水、盐湖相原油的典型特征。原油还具有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呈低碳重、高碳轻、近两段式分布的特征,与柴达木盐湖相原油有所差异。原油中检测到丰富的S1、S2、O1S1、N1、O1、O2、O3等芳构化程度较低的NSO化合物,其与该区低熟油的形成关系密切。油-油、油-岩详细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原油主要来自埋深超过3 000 m的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存在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聚集现象。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6.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Tabas Block in Central Iran. Facies analysis of the Qal’eh Dokhtar Formation (middle Callovian to late Oxfordian) was carried out on two stratigraphic sections and applied to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This formation conformably overlies and underlies the marly-silty Baghamshah and the calcareous Esfandiar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Lateral and vertical facies changes documents low- to high energy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idal-flat, beach to intertidal, lagoon, barrier, and open-marine. According to these facies associations and absence of resedimentation deposits a depositional model of a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ramp was proposed for the Qal’eh Dokhtar Formation. Seven third-order depositional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in each two measured stratigraphic sections.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s (TSTs) show deepening upward trends, i.e. shallow water beach to intertidal and lagoonal facies, whil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 (HST) show shallowing upward trends in which deep water facies are overlain by shallow water facies. All sequence boundaries (except at the base of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 are of the no erosional (SB2) types. We conclude eustatic rather than tectonic factor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controlling carbonat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937.
手机用户上网时段研究与预测对手机用户行为与模式分析、网络服务内容设计、网络黏性与心理、移动互联商业智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Markov模型和关联规则模型,提出一种手机用户上网时段的混合Markov预测方法——Lift-Markov(LM)方法,并采用中国某城市4G手机用户流量上网产生的流量收费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研究发现:该实验区域37.66%的手机用户个体存在明显的以天为周期的周期性特性;本文所提出的LM方法在10、20、30、40、50、60 min间隔时的平均预测准确率都优于Markov模型和Mostvalue模型,其中在60 min间隔时能达到79.75%的平均准确率,优于Markov模型(74.64%)和Mostvalue模型(64.44%);LM方法的预测准确率分布相比于其他2种模型都要窄,而且密度分布峰值最高、标准差最小,说明本文方法对人群的上网时段预测准确率较为集中与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938.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的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的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各类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的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939.
油气资源探测中的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物性是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纽带,也是地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我国某油田若干钻井样品的实际测量,分析对比了各种磁化率测量结果之间的异同,总结出岩石磁化率在应用中的几点认识:(1)野外非单位体积的测量结果用于地层结构反演时,是会造成较大误差的;(2)采用多方向、多次测量平均的测量方式,可减小误差;(3)避免使用混合标本;(4)选择适合样品的测量档位.  相似文献   
940.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faces a great number of obstacles that often lea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analysis prior to the actual analysis of collapse. Hence, the Mixed Lagrangian Formulation that has been shown to be very robust was adopted as a framework to accommodate such analysis. By modifying the loading function and the numerical scheme, the capabilities of this framework were extended to account for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fracture, while some insight to its behavior is introduced as well. The examples presented show a very robust and stable behavior of the numerical scheme in terms of the time step size required, even in cases where a sudden fracture takes place.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