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3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91.
介绍一种基于图像熵和自动分割技术的卫星云图阂值分类方法,重点解决普通阈值法中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自动分割方法进行云图的划分,结合图像纹理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具体的阈值。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并与美国GOES卫星分层阈值进行类比,分析了两种阈值与地面实况降水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卫星估算降水过程中增强对不同类型降水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卫星云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2.
介绍一种在狭长测量条件下基于边角后方交会自由设站的测量方法,阐述方法的原理,并结合石武高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准点平面测量的具体实例应用,分析该测量方法的精度,证明该方法在狭长呈带状、要求越来越高的测量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其他大型精密工程测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3.
1901-2007年澳门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澳门的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澳门1901-2007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107 a的升温率为0.066℃/10a, 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升温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大的增暖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的增暖最小;冬、夏季的变化分别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约为60 a和30 a的振动。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率仅为最低气温的一半左右。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缓慢的气候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升幅与历史上的增暖大致相当;最低气温近20多年来的增暖趋势可能是其长期(变暖)趋势的延续。年平均日较差整体来说是趋于减少的,但近30 a却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94.
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江淮地区37站1954--2001年48a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时空分布不均,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一年代际变化特征,梅雨特征量年代际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不同的多时间尺度振荡周期和长期演变趋势且江淮地区雨季也呈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5.
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55-2005年中国160个站冬半年 (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近50 a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全国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时期,其增温程度比平均气温明显;2) 增暖后中国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低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明显增大;3)气候变暖后除西南地区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不显著外,其余地区均呈现显著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96.
For efficient handling of very large data arrays,pretreatment by compression is mandatory.In the presentpaper B-spline methods are described as good candidates for such data array compression.Themathematical relation between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for compression of data tables andthe B-spline of zeroth degree is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 generalization of B-spline compression tonth-order data array tables in matrix and tensor algebra.  相似文献   
197.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MEM) is used here to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electron density [ρ(r)] of phengites 2M 1 and 3T,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1-formally empty site and charge distribution. Room temperatur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have been used as experimental input for MEM.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EM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conventional structure refinement which, in turn, has provided the prior-electron density to start the entropy maximization process. MEM reveals a comparatively non-committal approach, able to produc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M1-site fractional occupancy, and yields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the difference Fourier synthesis, but free of the uncertainties due to the abrupt truncation of the series.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notion of ‘‘site basin’’, i.e., those site-centered volumes delimited by a surface such as ∇ρ·= 0. In particular, we observe: (1) the overall partitioning of the basin total charge between cation and anion sites, and the interlayer site charge seems to depend on sample composition, and (2) the apical-oxygen plane total basin charge and hydroxyl basin charge are 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 polytype. The MEM-determined electron density does not allow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al points for very complex structures as micas, insofar as conventional room 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diffraction data are used.  相似文献   
198.
为客观预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状况,考虑在役桥梁在运营期存在的病害问题,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预测评价指标体系。以桥梁作为承灾体,建立在役公路梁式桥综合震害物元可拓模型,运用熵权法进行赋权,确定桥梁的综合震害状况。以一座在役梁式桥为例,运用上述模型确定算例的综合震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综合震害等级为Ⅲ级,破坏等级中等,且根据结果分析影响桥梁震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模型通过对多个指标关联系数的综合分析来评价在役梁式桥的综合震害等级,极大地提高了该模型评估的准确率及可靠性,为桥梁震害等级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提升桥梁综合抗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9.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 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为ML 2.3;2002—2007年大量模拟观测台站停测,Mc上升至ML 2.6。2008—2020年11月,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均显示McML1.5。  相似文献   
200.
以热力学理论和信息熵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古群落的热力学本质和信息熵的内涵,指出古群落演替可分为4个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顶极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信息量(信息熵),信息熵为最大值阶段也就是古群落最复杂、最无序的顶极阶段.为此,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地层进行高精度的划分和对比.经研究,初步总结出5条判别古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基本原则:①地层层序率原则;②生物演进原则;③信息熵最大原则;④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对数正态分布原则;⑤古群落取代原则.在以川东华蓥山地区茅口期腕足动物群落演替分析的实例中,选择了4个统计量作为计算反映古群落结构特征信息熵的参数,即物种多样性指数(d)、物种个体平均大小(g)、物种生物量(s)及物种平均凸度(t),对两个古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信息熵进行了计算和讨论,指出本地区茅口组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下段还可以分为3个亚段.同时发现在没有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古群落演替以衰退阶段历时最长,大约是顶极阶段的6~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