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1002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秦岭  傅稻镰  张海 《第四纪研究》2010,30(2):245-261
遗址资源域分析(Site Catchment Analysis)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前经济和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有别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遗址外”(off-site)研究模式,本文提倡一种以“遗址内”(on-site)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遗址所见大植物遗存,结合古环境研究成果,模拟复原当时的植被分布,进而讨论遗址资源域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特点。第一个案例是长江下游的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6900~6500cal.aB.P.),分析表明: 早期的水稻栽培活动是长期伴生于采集经济模式中的;  当时的采集经济具有广域性、专门性、季节性和强调储存性等特点;  这一时期聚落的选址会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步行一天的活动半径便可获得大部分植物资源,但也有一些资源分布于12小时半径之外,必须短期露营(可能与狩猎同时进行)方可获取。第二个案例是中原地区的颍河上游,分析以袁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聚落(6000cal.aB.P.): 尽管 2~3 小时的步行范围内就有条件获取各类野生植物资源,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已经集中在更小空间范围内的作物栽培上。遗址资源域缩小、对小范围景观进行改造、聚落间产生土地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社会关系问题——这些构成了农业聚落资源域的一般特点。比较两个案例,农业聚落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种景观环境上发生的变化。遗址资源域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农业社会的产生、发展及不同生业社会与周边景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工程场地纵、横波波速测试是近年来在工程勘察中取得一定效果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以工程实例为依据,结合新型XG-1型悬挂式单孔波速测井仪测试结果,说明了横波波速可以确定场地土类型、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估算场地卓越周期、评价岩(土)体质量,为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李秀丽 《地下水》2010,32(5):102-104
在分析子牙河水系海河流域降雨径流的基础上,应用回归统计法,通过优选因子进行预报。西台峪站位于邢台临城县境内,属半干旱、半湿润山丘区,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其河流特性为暴涨暴落。通过优选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因子的选取我们从物理成因和数理统计等各方面来考察各个影响因素,挑选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并把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探讨了中长期预报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对计算成果分析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0,31(2):129-136
达尔文翼龙为中等大小的翼龙类, 发现于辽西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中侏罗世髫髻山组, 是目前已知唯一由原始类群(非翼手龙类)向进步类群(翼手龙类)演化的过渡类型。它既具有原始类群的特征: 比如尾长, 多于20节尾椎椎体, 且尾椎椎体由极度加长的、纤细的前后关节突及脉弧所包裹, 构成一僵硬的尾部, 第五脚趾具有两个长的趾节; 又具有进步类群的特征: 比如头骨加长, 鼻孔和眶前孔愈合为一大的鼻眶前孔, 颈椎椎体长, 没有或者颈肋退化; 翼掌骨与肱骨的比率介于原始类群和进步类群之间。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它填补了由原始翼龙类向进步翼龙类演化的空白, 为生物宏观演化(模块演化)机制-即组成生物体的模块在短时间内共同演化提供例证。从达尔文翼龙的骨骼结构变化上看, 空中丰富的食物来源(比如飞行能力差的、带羽毛的恐龙、滑翔的哺乳动物、小的翼龙及昆虫等), 可能为导致翼龙头骨和颈部首先演化的原因之一。达尔文翼龙的发现, 有可能打破对翼龙类传统分为两大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西安市建设的地铁二号线,为轨道交通南北方向骨干线,线路穿越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古迹明城墙和钟楼以及地面沉降区和地裂缝发育区。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期,均需要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为此西安地铁公司专门建设了两座深层水准标。通过对特殊环境地质条件下深层标建设场址的选择及稳定性评价、深层标结构科学设计和精心施工,建设的深层标不仅满足特定的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对于在复杂环境地质条件和深厚覆盖层地区建设高精度测量网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赵有关  彭凯  李岚 《山东地质》2010,(11):28-32
依据山东省中南部地质、气候环境的差异,划分岩溶区、亚区及岩溶系统。对岩溶区域的岩溶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地表到地下,由溶蚀形态特征到堆积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该区岩溶形态丰富多彩,既有代表半干旱岩溶区特征的干谷、大泉、常态山含石灰岩角砾的坡麓堆积的组合,也有代表半湿润岩溶区特征的溶丘、溶沟田、溶蚀洼地、地下河、洞内指向流纹、天锅、边槽及红壤土等的组合。  相似文献   
997.
某傍河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常见地表污染源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开展了某傍河区域的研究。在对傍河研究区开展野外调查、钻探取样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从水化学角度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内污染河水与地下水并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深、浅含水层水力联系微弱;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并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易受到地表污染源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到大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陈兴贵 《西北地质》2010,43(2):184-189
新疆东天山地区处在成矿有利地带,面积大,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具有特殊的戈壁荒漠景观和特有的地电结构,适用于大功率的激电设备开展大面积的大极距的激电快速普查工作。通过试验选择了适宜东天山戈壁丘陵地区的中比例尺电法快速普查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参数,明确了可解决的地质任务,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电法快速普查技术方案。通过总结土屋延东一带、白石湖一带、卡拉先格尔等地多金属成矿带1:5万激发极化法的示范成果,指出了该方法技术上可行,找矿成果明显,对在类似地区开展大比例尺电法普查提供了重要工作依据,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值得在该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热带大气温湿廓线计算了热带地区毫米/亚毫米波段微波大气透过率权重函数。对权重函数峰值高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对流层低层的大气温度可以选择118 GHz通道的远翼频率来探测,而对高层大气温度进行探测时,选择425 GHz通道的远翼频率较为合适;在大气湿度探测方面,183 GHz通道组合适合探测对流层中层大气的湿度,高层大气湿度探测应该首先考虑380 GHz通道组合来实现。根据大气温度探测通道和大气湿度探测通道的权重函数分布,鉴于国内现有遥感仪器的制造水平,建议选择118 GHz 3个通道与425 GHz 8个通道共11个大气温度探测通道和183 GHz 3个通道与380 GHz 5个通道共8个大气湿度探测通道作为未来静止轨道微波探测的候选通道。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基于PSU/NCAR MM5中尺度模式对台风榴莲 (2001) 生成过程成功的数值模拟, 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资料, 对台风榴莲生成过程中对流层中层中尺度对流涡旋 (MCV) 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中层MCV在台风榴莲生成中的作用有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 中尺度组织化作用: 伴随中层MCV的垂直次级环流圈, 使得区域内的积云对流热塔趋向于逐步在中心区域集中, 热塔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合并过程有些热塔得到加强, 而有些趋于消亡。同时, 热塔聚集后的群体效应反馈作用又使得中层MCV加强或维持, 进一步促进热塔的合并以及向轴对称化发展; 第二, 存贮效应: 因为中层MCV的生命史比积云对流热塔长, 能够将消亡对流热塔所携带的热量、 水汽、 涡度加以存贮和保留, 使得中层MCV区域向有利于TC生成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TC环流的 “胚胎”; 第三, 中层MCV与对流层低层的槽 (涡旋) 以及对流热塔之间通过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中低层系统的垂直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