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基于空间认知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磊  武芳  钱海忠 《测绘科学》2007,32(2):64-66
从空间信息中更快、更多地获取用户所需信息以辅助完成工作是GIS系统的根本目标。从空间认知的不同模式出发,分析了三维空间可视化的两种趋势;考虑到不同人群认知能力的差别,对用户进行了具体的分类,结合用户的使用场景与目的并在可视化实现中对比例尺与LOD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人化三维GIS模型。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现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角度的描述、统计和分析,缺少形象的空间思维手段和对经济带战略全局的整体把控的现状,该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空间认知框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空间认知是从概念空间、数据空间到信息空间、知识空间,最后形成智慧空间的认知深化过程,并重点研究了专家认知和用户认知两个关键环节。在此框架下,该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特点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技术现状从地理概念、地理数据、专家认知和用户认知四个方面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认知内容。研究表明,用户地理空间认知的深化程度依赖于前期的专家认知成果,专家在认知过程中必须时刻围绕用户的地理空间认知需求,专家认知和用户认知是地理空间认知有机统一的两个核心环节,不可割裂或偏废;直观的地理概念、准确的地理数据、丰富的专家经验和便捷的分析工具是科学认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技术保障,可以为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地理智慧。  相似文献   
153.
地名知识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地理命名实体的描述,如何对地名知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实现语义级别的共享和重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顾及人的常识性空间认知和地名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本体的地名知识统一形式化表达模型(TKURM),该模型包括地名本体、时空规则库和空间元知识,并对地名本体的地名要素、地名类型、几何形态、空间关系和时态模型做了具体分析。基于TKURM设计了地名知识库的构建流程,并以郑州市行政区划地名知识库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4.
符合认知规律的时空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炉亮  刘章  杨雪  阚子涵  李清泉  董坤 《测绘学报》2015,44(11):1271-1276
以行驶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符合"感知—认知—经验"认知规律3层次的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时空轨迹融合模型,实现了从GPS时空轨迹中对符合认知规律需求的路网信息的获取,并以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为试验,实现了对武汉市出租车时空轨迹的融合与武汉市路网数据的生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5.
This study considers how mental models are encoded into memory by viewing visual displays like maps. A mental model is an internal representation of a situation that links objects or concepts to other objects or concepts.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location-based mental models are encoded when a series of propositional statements such as the object is in the location are read from a text. Evidence that locations were being used as the basic container for an organization of mental models is provided by a significant fan effect. A fan effect shows an increase in reaction time with the number of models considered when making a decision. Features, times, and locations were considered as possible containers in the mental models. Subjects created location-based mental models, but also encoded feature-based mental models. A reverse fan effect for time, found for a map animation, suggested the order of the presentation of maps could greatly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learn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spatial knowledge and how our knowledge of space varie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By using data on U.S. city names recalled at 22 test locations, a multivariate model of the information surface specific to each test location is calibrated. This model links the probability of a city being recalled from memory to its distance from the test site, its population size, its location with respect to other cities, and whether or not it is a state capital. The paper then suggests that these recall data provide information on spatial knowledge surfaces from which large-scale spatial choices, such as migration destinations, are mad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lend further evidence to the idea that spatial knowledge is stored and processed hierarchically and that individuals underrepresent information in large clusters. Consequently,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any spatial behavior based on individuals' spatial information surface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cast further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traditional large-scale spatial choice frameworks and lend support to the competing destination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57.
怀来4井水汞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多点突跳、变化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是震前水汞异常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以往水汞的多次震例,归纳出怀来4井水汞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对应距离为90~280km,异常出现后15~47天内发震等特点。从而加深了对该井水汞异常与地震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今后水汞预测地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8.
以中国东北地区漠河县气象站点1960~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气候变化的方式与特征,以及认知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生活活动、生产活动和观察自然现象是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其中人群对生活活动的敏感度最高;基于上述感知渠道,乡村人群形成了对当地过去50 a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极端天气现象和四季持续时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9.
鲁政 《地理学报》2013,68(10):1401-1410
将意识层面的空间意象外化为可被度量及分析的对象,一直是行为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构建空间意象的结构而非意义入手,对该领域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即认知地图法和空间句法进行了比较,意图找到两种方法在空间结构性认知方面的相关性。基于句法空间结构的表达模型,分别就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集成度及其认知地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比对,通过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 份认知地图意象要素出现频率等指标的比较,发现集成度指标与意象出现频率等指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对认知地图样本进行轴线化转换并比照真实地图的轴线索引后,对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 份认知地图平均句法集成度进行比较,发现认知地图与真实地图的句法分析在结果上仍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节点、标志物两要素的出现频次等指标也与所在街道的集成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对应性。结论说明空间构形对人们结构性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认知地图的句法分析对揭示人们空间知识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两种方法有相互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0.
黄静波  范香花  肖海平  杨洪 《地理研究》2014,33(10):1919-1927
生态旅游兼有环境保护和经济创收作用,是落实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居民的生态旅游认知、态度、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的整合结构模型,以湘粤赣边界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 15.0、AMOS 7.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显示:① 修正模型解释了生态旅游参与行为90.7%的变异量,模型预测力较强;② 生态旅游认知可直接影响参与行为,影响路径系数为0.374;③ 生态旅游认知分别以生态旅游态度和参与意向为中介对参与行为形成间接影响,并由此得出提高居民生态旅游参与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