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60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文件映射降低大数据量探地雷达(GPR)数据显示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同时使GPR数据可以当作一维数组进行数据处理,方便对数据的随机、实时访问;应用直接写位图、视区分割的成图方案,实现对GPR数据的实时显示;通过位图调色板实现GPR数据调色板,灵活应用该技术可使本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大量运算的算法通过调整调色板实现,提高了GPR数据处理的速度。  相似文献   
52.
纹理映射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纹理图像可以描述景物表面各点处的反射属性,模拟景物表面丰富的纹理细节,减少建模的工作量,提高计算机生成图形的真实性.但是由于纹理都为栅格图像,放大和缩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所以要对纹理进行细节分层处理.文中主要介绍纹理的重采样和建立金字塔技术,提出减少纹理映射失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刘菁华  王祝文 《中国地质》2005,32(1):162-167
由于浅覆盖区的特殊地貌,给区域地质填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依据不同岩性的磁化率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讨论了不同填图单元地面磁法测量与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曲线关系。通过实测剖面的分析,得到大兴安岭火成岩区不同填图单元磁测异常曲线与放射性异常曲线的相关关系,从而用来快速确定浅覆盖区下填图单元边界,以减少槽探工程,减轻地质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54.
段莉 《四川测绘》2005,28(2):89-91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测绘生产中。作为培养测绘实用型人才的测绘职业学校,测绘专业如何重新划分、测绘教育与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是测绘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测绘情报工作的回顾,分析了目前测绘情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今后测绘情报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6.
军事地理是谋兵布防的平台。明代被迫在南北两条战线作战:北部沿长城一线防御少数民族南下;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入侵。因此,明代格外重视军事地理的研究,研究成果丰硕,著述很多。概述明代军事地理研究成果,不仅是回顾历史,而是借鉴经验。一些著作中提出的御敌方略至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基于MAPGIS的掌上电子平板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有  徐世武 《地球科学》2002,27(3):289-292
在测量单位,采用电子手簿进行野外测量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电子手簿有个缺点就是只能记录点,无法查看所测图形。随着硬件的发展,使用掌上电脑,开发掌上电子平板,以其方便、灵活、图形可视性好、功能强大等优点可以取代传统的电子手簿。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和MAPGIS平台,根据界面图形化、格式标准化、图形可视化等原则,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集计算、采集、管理于一体的野外现场成图系统。该系统能够记录原始数据、图形以及属性,能够方便地注记文字;实现野外现场成图,无需内业进行编辑。同时,介绍了数据通讯、UNICODE编码、符号库设计、图形显示、修测等功能,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8.
基于MAPGIS的军事标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波  陈宇等 《地球科学》2002,27(3):301-305
军事领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信息的安全性和空间数据的多样性是应用开发的重要问题。在全球信息化日趋高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今天,军队信息化建设也必须与GIS技术紧密结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较系统地研究了GIS技术在军事标图绘制中的应用和集成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和实现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MAPGIS为开发平台的军事标绘系统的实用功能和特点。首先分析了军事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要求,并且评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军事标图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军事标绘对象的数据特征,设计符合要求的应用系统提出了面向对象和无缝交互工具等的设计思想。对军标对象数据模型和操作模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说明,并将这些模型在系统中进行了实现。最后介绍了军事标图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探讨了今后GIS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MAPGIS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文有  谢琼 《地球科学》2002,27(3):319-322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GIS应用的发展,对大比例尺数字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的测图软件往往着重于制图的需要,很少考虑GIS应用的需求。在MAPGIS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开发性等原则,详细探讨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组织、工作流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具有野外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联接成图、编辑与修改及绘图等淡啤酒,在输入地物图形的同时,可以输入图形属性信息,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图式的图形,并自动生成和维护拓扑关系。输出成果数据可以直接进入GIS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60.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ground‐shaking mapping techniques to a near‐field earthquake, a peak ground velocity map of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Japan earthquake computed from seismic zoning methods that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observed intensity map. When computing the ground‐shaking map, the site amplification at each site i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shear‐wave velocity of the ground estimat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map shows 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intensity map. However, the computations provide smaller values for certain disastrous areas of the earthquake, where the effects on ground motion of a deep,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have been reported. The effect of such structures on site response is examined implementing 2D FEM analyses, thereby being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method.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show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intensity map.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