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4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3篇 |
大气科学 | 255篇 |
地球物理 | 284篇 |
地质学 | 352篇 |
海洋学 | 163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川西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和伟晶岩内发育大量原生熔体包裹体和富晶体流体包裹体。为了查明甲基卡成矿熔体、流体性质与演化特征,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鉴定了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中二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脉不同结构带内的原生熔体、流体包裹体的固相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石英内熔体包裹体的矿物组合为磷灰石+白云母、白云母+钠长石、白云母+石墨;伟晶岩绿柱石内富晶体流体包裹体的矿物组合主要为刚玉、富铝铁硅酸盐+刚玉+锂辉石、锂辉石+石英+锂绿泥石;伟晶岩锂辉石内富晶体流体包裹体的矿物组合主要为磷灰石、锡石、磁铁矿、石英+钠长石+锂绿泥石、萤石、富钙镁硅酸盐+富铁铝硅酸盐+富铁硅酸盐+石英;花岗岩浆熔体与伟晶岩浆熔体(流体)具有一定的差异,成矿熔体、流体成分总体呈现出碱质元素(Na、Si、Al)、挥发分(F、P、CO_2)含量增高及基性元素(Fe、Mg、Ca)降低的特征;包裹体中子矿物与主矿物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揭示出伟晶岩熔体(流体)存在局部岩浆分异作用,具不混溶性及非均匀性。因此认为,伟晶岩熔浆(流体)为岩浆分异与岩浆不混溶共同作用的产物,挥发分含量的增高(F、P、CO_2)使伟晶岩能够与稀有金属组成各类络合物或化合物,这对于稀有金属成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23.
为了探讨车莫古隆起对内物源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入手,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多种方法结合恢复其剥蚀量、古地貌,提出车莫古隆起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发育,侏罗世末是其鼎盛时期,并提供内物源,控制围绕车莫古隆起周缘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从岩心、地震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古水流指向、砂岩厚度等方面给出存在依据,合理解释了古隆起控制范围内已发现油藏的砂体成因。车莫古隆起发育和潜伏埋藏期控制古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掀斜后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发育的内物源砂体尖灭方向与现今构造高部位指向垂直和斜交区域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围绕内物源勘探刚开始,在此认识指导下部署的沙门1、莫17、夏盐11、夏盐12等井已获得突破,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将进入一个油气发现新阶段。 相似文献
24.
城市热岛强度是城市热岛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但其科学计算一直是该研究的难点。目前常用的基于气象站的城乡温差计算法,由于在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的选择上存在困难,较难准确客观地计算热岛强度。为此,本文在LCZ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将其应用于福州市的城市热岛研究中,以科学地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研究表明,采用分层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实现LCZ的遥感分类,并确定出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的地表温度,据此计算得到2015年9月27日福州的城市热岛强度为6.73 ℃,热岛效应十分显著。进一步将分类结果与遥感地表温度影像叠加,可有效地区分各地类的热特性,全面反映城市热岛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treats the problem of how to transform from global datum, for exampl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ITRS), to a local datum, for example, regional or national, for the practical case of the Lambert projection of the sphere or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to the cone. We design the two projection constants n(ϕ1, ϕ2) and m(ϕ1) for the Universal Lambert Conic projection of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The task to transform from a global datum with respect to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EA,B2 to local datum with respect to the alternative ellipsoid-of-revolution Ea,b2, without local ellipsoidal height, is solved by an extended numerical example. Idea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of interest to those working with maps and coordinates transformation from global geodetic datum to local geodetic datum and vice versa, under the Universal Lambert Conic projection, and applicable to precise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boundary demar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6.
青岛局地风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位于胶州湾东岸的青岛沧口和流亭两机场气象台和唠山区气象台资料及现场实验资料对胶州湾东岸的海陆风气候特征,来自胶州湾与来自南面黄海水域的两支海陆风相互作用及其对沧口地区的影响,崂山西坡下坡风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文中还提出了一种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估算海陆风发生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快速获取遥感影像水边线时空变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滩涂水边线提取一直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难点问题。水边线在遥感影像上具有独特的空间关系与光谱特征。本文综合使用颜色模型变换法、信息熵计算法、最大类间方差法及边缘检测方法。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区,研究了Landsat-5卫星影像海陆对比度增强及不同尺度下的边缘提取,重点给出了基于热红外波段的水边线空间特征与光谱特征的计算方法,在面向对象技术框架下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关系和光谱特征的遥感影像水边线快速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局部阈值分割法能够自动提取band 6的水边线,水边线连续、完整,空间信息丰富;(2)综合使用最佳指数法、离散度方法及颜色模型变换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海陆对比度,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局部自适应Canny算子能够自动检测出增强后遥感影像高精度边缘;(3)利用水边线的空间关系和光谱特征,能够由计算机自动实现水边线的识别与连接工作;(4)本文提出的水边线提取方法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分别继承了阈值分割法的连续性强的优点和Canny算子定位精度高、细节呈现能力强的优势。研究结果对于海岸带动态变化、陆海相互作用机制、海岸带资源保护与开发及近海工程管理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椭圆度-凹坑双缺陷海底管道局部屈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底管道在制造、埋设以及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椭圆度-凹坑双缺陷,双缺陷影响管道局部屈曲,对含椭圆度-凹坑双缺陷海底管道的局部屈曲特性研究十分必要。现行规范中采用等效椭圆度对含椭圆度-凹坑海底管道进行评估,该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不同缺陷形式的屈曲特性。采用形状系数对含椭圆度-凹坑双缺陷的海底管道进行评估,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含有不同凹坑深度、不同椭圆度的海底管道进行局部屈曲的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形状椭圆度、含有不同凹坑深度海底管道的形状系数,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形状系数对海底管道椭圆度、凹坑深度、径厚比敏感性较强;对凹坑宽度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30.
Given the advances in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multibeam bathymetry, benthic terrai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s (DBM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mapping of benthic topographies. For instance, cobalt-rich crusts (CRCs) ar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found on seamounts and guyo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ck, plate-like CRCs are known to form on the summit and slopes of seamounts at the 1 000–3 000 m depth,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mount topograph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Cs remains unclear. The benthic terrain classification of seamount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rapid exploration of seamount CRCs. Our study used an EM122 multibeam echosounder to retrieve high-resolution bathymetry data in the CRCs contract license area of China, i.e., the Jiaxie Guyots in 2015 and 2016. Based on the DBM construted by bathymetirc data, broad- and fine-scale bathymetric position indices were utilized for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rrain units of the Jiaxie Guyots on multiple scales. The classification revealed four first-order terrain units (e.g., flat, crest, slope, and depression) and eleven second-order terrain units (e.g., local crests, depressions on crests, gentle slopes, crests on slopes, and local depressions, etc.). Furthermor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rrain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Weijia Guyot has a large flat summit, with local crests at the southern summit, whereas most of the guyot flanks were covered by gentle slopes. “Radial” mountain ridges have developed on the eastern side, while large-scale gravitational landslides have developed o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flanks. Additionally, landslide masses can be observed at the bottom of these slopes. The coverage of local crests on the seamount is ~1 000 km2, and the local crests on the peak and flanks of the guyots may be the areas where thick and continuous plate-like CRCs are likely to occu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