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王均  周荣  吴剑峰 《测绘科学》2000,25(1):16-18,15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政府的测绘机构及其地形图测绘活动 ,介绍了若干幅由陆地测量总局等权威机构测绘、编制的近现代北京地区地形图及相关测绘档案文献 ,对地形图所记录的土地覆被及环境演变过程开展了信息提取 ,对近代北京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变迁做出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2.
To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i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hard rock terrains, specifically for the demarcation of suitable sites for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aquifers,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Kallar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parts of the Salem and Tiruchirapalli districts, Tamil Nadu, India. Thematic maps defining lithology, lineaments, landforms, landuse, drainage density, thickness of weathered zone, thickness of fractured zone, hydrological soils, and well yield were prepared from data collected by the 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RS) -1C an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All the thematic layers were integrated using a GIS-based model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this purpose, enabling a map showing artificial recharge zones to be generated. The exact type of artificial recharge structure, eg, check dam, nallabund, gully plugging and percolation pond, suitable for replenishing groundwater was identified by superposing a drainage network map over an artificial recharge zones map. The GIS-based demarcation of artificial zones developed in the study was based on logical conditions and reasoning, so that the same techniques (with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s) could be adopted elsewhere, especially in hard rock terrain, where the occurrence of groundwater is restricted and subject to greater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63.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相似文献   
64.
半城市化地区非农土地利用及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牵涉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和乡村交汇的地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区域,半城市化地区正是处于这样的区域当中.因此,基于土地利用视角来探讨我国未来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整合和有序发展成为该区域发展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半城市地区的非农土地利用演变模式、非农土地利用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回顾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半城市化地区非农土地利用的研究,最后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5.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彭小雷 《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基于ArcGIS 8.3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萍乡市总体规划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该方法首先选择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后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而从空间上相对准确地表征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适宜度。  相似文献   
66.
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G IS软件对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5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较快,耕地、林地、园地、城镇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别达-0.46%,0.39%,0.09%,0.03%。1990—2005年榆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逐年增长态势,16年间增加了19.26亿元,同期耕地生态价值减少了8.19亿元,林地、草地生态价值分别增加了27.25和0.27亿元。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16年间靖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0.27亿元,其他各县均呈现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7.
探讨探索性数据分析在分析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土地利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应用。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EDA能够有效地从总体到个体、从详细分类到概括分类、从普遍特征到局部特征、从现状特征到动态变化,多层次、多视角地发现土地利用数据集合内部隐含的深层土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68.
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ANDUSE DAT文件为例,论述了土地利用地图综合中图斑多边形拓扑关系的特点、数据结构定义及生成方法,阐述了土地数据库综合过程中图斑拓扑关系一致性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69.
植被覆盖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在一定的自然生态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亦決定了植被覆盖特征。为深入探讨植被覆盖季节变化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选择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河流域,对农地、林地和草地共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其植被覆盖季节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季节变化产生显著的差异,而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坡向次之。而影响湿润度的地形特征对植被覆盖的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上述认识,从改善流域植被覆盖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来提升植被覆盖水平,也需配合相应的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条件改造,才能达到生态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70.
地形及城市下垫面对北京夏季高温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应用中尺度MM5v3模式,对2002年7月14日的高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北京周边地形及城市下垫面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焚风效应来实现的,它加剧了背风坡一侧高温的强度。敏感性试验还表明,城市下垫面通过所获得感热和释放潜热的不同进而影响近地面层温度,采用真实地表能较好改进模式对逐时气温演变、日最高气温及其出现时间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