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相似文献   
92.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8,自引:3,他引:138  
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 ,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盆地演化历史和流体输导格架 ,研究的核心是能量场 (包括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 )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成藏动力学研究的进展表现在 :( 1)流体输导系统预测能力的提高 ;( 2 )能量场演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和流体流动样式研究的深入 ;( 3)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深化 ;( 4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改进。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 ,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运的三维模拟 ,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
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其在天然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是国际油气地球化学界的前沿性研究方向。它和盆地沉积埋藏史、受热史结合起来,对于评价天然气的成因和成藏历史是一种新而且有效的手段,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介绍了天然气形成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以及其在评价天然气的成熟度、气源、运移-聚集史和油气比研究等方面应用的新进展,充分展示了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不仅受母源、成熟度的影响,而且与运聚条件、沉积盆地增温速率有关。瞬时聚集气与累积聚集气在碳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别。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含油气盆地会存在差异,不仅取决于气源条件,还与运移-聚集史、沉积-构造史有关。中国叠合型盆地天然气藏成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的特点,本研究对这类天然气的研究与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Laboratory batch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orption isotherms and 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perchloroethylene (PCE) in five natural sandy materials with a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f oc) in the range 0.080–0.540%. The amended non-linear dual-mode model can describe the sorption isotherms in materials with f oc in the range 0.080–0.090%. For a sample with a much higher f oc of 0.54%, the absorption isotherm was found to fit a linear model. These results may indicate that organic carbon is not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orption isotherm. The sorption kinetics of PCE in samples with f oc in the range 0.080–0.090% are not first-order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with higher f oc. The sorption process in the materials with lower f oc involves fast sorption, fast desorption and an equilibrium stage. The results may imply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rption kinetics of PCE in low f oc media are pore filling and capillary condensation rather tha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相似文献   
95.
刘伟 《地学前缘》2002,9(4):423-428
耦合的质量传输和动力学限制的同位素交换模型综合考虑了平流、扩散、热液弥散 ,以及岩石与水之间的不平衡同位素交换等项因素。把耦合模型应用于 2个构造环境下的古热液系统 ,进而解释稳定同位素数据。对于造成环绕浅成侵入岩体分布的18O亏损环带的流体的流动几何学 ,以及浅部正断层流体流动的几何学 ,耦合模型提供了不同于单一同位素交换模型的解释。耦合模型也提供了关于同位素相对交换速率和同位素交换机制的信息。结果表明 ,断层带的动态重结晶促进了表面反应 ,进而便利了同位素交换 ;在化学不反应性和未变形的矿物中 ,同位素交换可能受制于固态条件下的扩散。  相似文献   
96.
锰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振辉 《岩矿测试》1991,10(1):56-59
本文就催化动力学测定锰的概况作一介绍,引用直接有关的原始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97.
中国南海夏季风强、弱年多尺度相互作用能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徐邦琪  何金海 《气象学报》2016,74(4):556-571
中国南海夏季风为东亚季风的主要系统之一,其具有多重尺度特征,除季节平均环流场外,低频(季节内振荡)和高频(天气尺度)扰动也十分活跃,各尺度系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该研究使用ERA-Interim和NCEP/NCAR两套再分析资料,从季风平均动能(MKE)诊断的角度出发,探讨了1979-2010年中国南海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能量来源及其和扰动场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南海夏季风对流活跃年份,中国南海南部(12°N以南)及中南半岛一带为季风平均动能显著增强区,此与南亚季风区西风急流的增强并向东延伸有关;中国南海北部(12°N以北)及西太平洋为气旋性环流盘踞,季风槽加深。中国南海南部季风平均动能增强的能量源自于扰动动量通量与平均环流的相互作用,强季风年,平均环流失去较少的动能给扰动场(亦即平均环流保留较多的动能)。通过进一步探讨高频(<10 d)及低频(10-90 d)扰动场与平均环流不同分量的(散度、涡度、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过程,发现季风平均动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于<10 d扰动与季风平均散度和涡度的相互作用。中国南海北部季风槽区季风平均动能的维持来自于大气热源和平均上升运动的相互作用,但同时有较多的季风平均动能向扰动动能转换,有利于扰动的成长。因此,强季风年,中国南海北部热带气旋生成数目增多,夏季北传的季节内振荡也增强,导致中国南部沿海及华南地区出现较多的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98.
方慈安  吴宝俊  常国刚  许晨海 《气象》1995,21(11):33-37
利用尺度分离动能方法对1994年6月11日09UTC-12日10UTC影响湖南省的一次MC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尺度运动中非地转风以及两种尺度间风场与气压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动能,是这次MCS的主要能源;2.中尺度动能以及两种尺度风场相互作物 动勇,随MCS发展而增加;3.在MCS的整个发展阶段,高层的总体动能锐减。  相似文献   
99.
从一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回顾了近几十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以及Karman常数k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大气边界层湍流能量交换特征的研究概况和热点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实验研究表明,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传统的能量产生和耗散的局地平衡假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不稳定条件下,垂直的湍流输运和压力脉动对湍流能量收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Karman常数与Rossby数和Reynolds数无关,在比较光滑的下垫面上k近似等于040±001。  相似文献   
100.
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吕筱英  孙淑清 《大气科学》1996,20(1):90-100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中的气旋明显地向着急流左侧的辐散区移动。急流的突然加强及高空强风动量的不断下传,构成了下层的强风带及上下一致的急流结构。能量学研究指出在气旋发展前气旋内散度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突然增强。散度风动能在爆发气旋发展时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